筠溪晚望

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

新晴为不平,约束晚来还。

银梭时拨刺,破碎波中山。

整钩背落日,一叶软红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筠溪边所见的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景象。首句“小溪倚春涨”以动态的描绘开篇,溪水因春日雨水而上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攘我钓月湾”一句,巧妙地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诗人正坐在月湾处垂钓,享受着与月共舞的宁静时光。

“新晴为不平,约束晚来还”两句,通过“新晴”与“不平”的对比,以及“约束晚来还”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不平”并非指不满或不公正,而是指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短暂的新晴,也终将被晚来的时光所约束,回归常态。

“银梭时拨刺,破碎波中山”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水面的波光粼粼比作银梭在水中轻轻划过,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光线与水波的互动效果。而“破碎波中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光影交错的视觉效果,仿佛山影在波光中被切割、破碎,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

最后,“整钩背落日,一叶软红间”描绘了诗人整理钓具,准备结束一天垂钓活动的场景。这里的“整钩背落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直接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在夕阳的余晖中,诗人或许感受到了一天劳作后的满足与平静。“一叶软红间”则以“一叶”象征着小小的渔船,而“软红”则可能是指夕阳下柔和的色彩,整个画面温馨而宁静,充满了生活的诗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会,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晚景画卷。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一)

一尾掣电去,万蹄让雄长。

迩来随磨驴,驱逐付厮养。

顿尘忽骄嘶,逸韵发奇想。

公眼如支遁,神骏蒙击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二)

岁月走舟壑,不能老乔松。

何如取尘劫,安置弹指中。

我老世不要,闭关师道踪。

自欣方得计,人笑伎之穷。

形式: 古风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三)

长松援丈萝,无事登青冥。

因缘偶然尔,初非出经营。

我受气类似,抡材置勿听。

翟公亦痴绝,书门议交情。

形式: 古风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四)

午梦清断续,殷鬓飞蚊鸣。

微风亦见戏,故掩读残经。

相见洞天晓,雾重花冥冥。

秀句吐奇丽,乃尔未忘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