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咏

光风吹香洗游尘,兰花隐芳莸笑人。

翠露沉沉玉环冷,忘言坐视空山春。

几回清梦度荆楚,欲问三闾杳无所。

空将幽意寄离骚,暮云凄堕湘皋雨。

古怀潇洒千馀年,忠义漫作虚语传。

人间蜂蝶何翩翩,抚卷对花空自怜。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风带着香气吹过,洗净了游子的尘埃,兰花的芬芳隐藏在杂草中,仿佛嘲笑世人。
碧绿的露珠沉甸甸地挂在玉环上,显得冷清,我默默坐着欣赏空山的春天。
多少次在清梦中穿越荆楚之地,想询问那位已逝的三闾大夫,却杳无踪迹。
只能把深藏的思绪寄托在《离骚》之中,傍晚的乌云落下,湘水边飘起了雨。
这份古老的情怀洒脱自在,历经千年,忠诚与义气却被当作空话流传。
世间蜜蜂蝴蝶翩翩起舞,我捧着书卷,面对花朵,只有自我怜悯。

注释

光风:清风。
香:香气。
游尘:游子的尘埃。
兰花:象征高洁。
莸:杂草,比喻世俗。
翠露:绿色的露珠。
玉环:古代女性饰品,此处可能象征清冷。
三闾:指屈原,曾任三闾大夫。
潇:洒脱。
漫:空,徒然。
蜂蝶:比喻世间的纷扰。
抚卷:抚摸书卷。
自怜:自我怜悯。

鉴赏

这首诗名为《幽兰咏》,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诗中以兰花为载体,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深沉的感慨。首句“光风吹香洗游尘”描绘了兰花在清风中散发出香气,洗涤尘世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次句“兰花隐芳莸笑人”则以兰花与恶草(莸)对比,暗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翠露沉沉玉环冷”借玉环形容兰花的清冷之美,表达诗人对孤独清寂生活的坚守。“忘言坐视空山春”进一步强调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的宁静与淡泊,即使在春天来临,也无需言语,只静静欣赏山间的春色。

“几回清梦度荆楚,欲问三闾杳无所”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以及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离骚》这样的经典之中,而“暮云凄堕湘皋雨”则以景结情,渲染出一种哀伤的氛围。

最后两句“古怀潇洒千馀年,忠义漫作虚语传”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认为忠诚与义气常常被误解或虚化,而“人间蜂蝶何翩翩,抚卷对花空自怜”则以蜜蜂蝴蝶的忙碌反衬自己的孤独,表达出对世间纷扰的厌倦和对自己清高人格的怜惜。

整体来看,《幽兰咏》是一首寓言式的咏物诗,通过兰花这一意象,寄寓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深沉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柯博士竹图

先生元是丹丘仙,迎风一笑春翩翩。

琅玕满腹造化足,须臾笔底开渭川。

我家只在山阴曲,修竹森森照溪绿。

只今榛莽暗荒烟,梦想清风到茅屋。

今朝看画心茫茫,坐久忽觉生清凉。

夜深明月入高堂,吹箫唤来双凤凰。

形式: 古风

柯博士画竹

湖州老丈久已矣,近来墨竹誇二李。

纷纷后学争夺真,画竹岂能知竹意。

奎章学士丹丘生,力能与丈相抗衡。

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

人传学士手有竹,我知学士琅玕腹。

去年长歌下溪谷,见我忘形笑淇澳。

我为爱竹足不閒,十年走遍江南山。

今日披图见新画,乃知爱竹亦如我。

何当置我于其下,竹冠草衣相对坐,坐啸清风过长夏。

形式: 古风

盆中树

橐驼已矣树多病,后世谁能谕官政?

盘根银节入盆盂,岂伊妡生之本性?

童童结盖拥绿云,皮肤转卷生虫纹。

幽人重之如重宝,置诸座右同佳宾。

时时玩赏勤拂试,要做人前好颜色。

自怜无路接春风,惭愧荆榛得甘泽。

人言此树受恩爱,我独悲之受其害。

既无所资无所求,何故矫为阿媚态?

嗟哉木命既有亏,其所玩者何为奇?

君不见石家珊瑚高且贵,今日根株在何地?

又不见李家花木比异珍,于今野草秋烟昏。

姚黄魏紫誇艳美,看到子孙能有几?

人生所重重有德,耳目之娱何足齿?

我知万物各有缘,胡不听之于自然?

平原太谷土无限,樗栎能与天齐年。

此树那宜此中种,器小安能成大用?

愿君移向长林间,他日将来作梁栋。

形式: 古风

秋山图

前年放船九江口,秋风猎猎吹蒲柳。

买鱼沽酒待月明,不知江上青山走。

三更吹笛欲唤人,漙漙白露侵衣巾。

故乡遥遥书断绝,空见过雁如飞云。

去年却下七里滩,秋水满江秋月寒。

子陵先生钓鱼处,荒台直起青云端。

先生不受汉廷官,自与山水相盘桓。

至今高节敦廉顽,清风凛凛谁能攀。

泊舟登岸行复止,小径分岐通草市。

石林掩映树青红,正与今年画相似。

茅庐半住林木里,白狗黄鸡小如蚁。

翁媪无言童稚閒,可是太平风俗美。

清溪水落鱼蟹新,东邻酿熟呼西邻。

相牵相把意思真,亲密不异朱陈民。

李端笔力乃巧妙,写我旧日经行到。

岂是老梦眩水墨,不觉掀髯发长啸。

殷家大楼沧江头,留我十日风雨秋。

触景感动客邸愁,便欲卜筑山之幽。

断桥流水无人处,添种梅花三百树。

直待雪晴冰满路,骑驴相逐寻诗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