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九日同人慈仁寺祭顾先生祠呈同集诸君子(其三)

今日已重九,城郭秋气爽。

雅游从群贤,载酒谒遗像。

平生书局随,席间劣函丈。

华檐芘髡缁,藻井护龙象。

尚德抑虚无,后死有吾党。

云何祀二百,社祭典久旷。

繄赖张与何,祠构事草创。

青红坏壁侧,三楹位东向。

罗拜十七人,祭酒布衣长。

精神感冥漠,灵魄接惝恍。

想见两度游,白发倚筇杖。

将身王尼车,戴首逢萌盎。

沈吟述古作,惨澹旧京唱。

空余两髯叟,旧识孤鹤状。

尽日号西风,寒涛送悲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左宗植的《京师九日同人慈仁寺祭顾先生祠呈同集诸君子(其三)》描绘了重阳节时,诗人与朋友们一同前往慈仁寺祭奠先贤顾先生的情景。诗中首先写到秋高气爽,众人聚集一堂,带着酒去瞻仰顾先生的遗像,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诗人回忆起顾先生生前的风范,他一生致力于学问,谦逊有礼,如同书局中的良师益友。

接着,诗人描述了祠堂的环境,华美的屋檐庇护着僧侣,藻井装饰着神圣的图案,体现了对道德的崇尚和对顾先生精神的守护。诗人感叹祭祀活动的久违,感激张与何等人发起并创建了祠堂,使得顾先生得以被后人纪念。

在祭典上,十七人虔诚地行礼,祭酒身份的布衣长者主持仪式,气氛庄重而感人。诗人想象顾先生若在,定会拄杖而来,参与这感人的场景。他们诵读古文,追忆往昔,只有两位老者还记得顾先生的模样,他们的哀号与寒涛声交织,渲染出一种深沉而悲壮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追忆,展现了对故人的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知识与道德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13)

左宗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景乔。左宗棠兄。道光十二年举人,官内阁中书。与宗棠同有名于时。诗尚朴忌巧,精天文。有《慎庵诗钞、文钞》

  • 字:仲基
  • 籍贯:湖南湘阴
  • 生卒年:1804—1873

相关古诗词

辛卯夏仲兄客武昌送别后却寄

西风吹孤禽,瘁羽身不肥。

人生奔车中,志士无光辉。

忆昨别兄时,盍旦鸣朝晖。

念当远焉去,有泪不敢挥。

开怀相慰语,蹙蹙恐君悲。

携手上河梁,去矣何时归。

别君未币旬,巨浸城四围。

顼冥麾黑帜,闯浪堆颇黎。

日月澹无色,蛟龙专其威。

哀哉泽国民,倏忽阡庐非。

传闻鹗渚间,井灶嬉鱼龟。

念君不得往,如飞鸟黏黐。

嗟予少啬祐,孤露惟君依。

三年客邵陵,相见时亦稀。

贫居岂能久,谁复惜分离。

华颜苟无凋,白首终可期。

尘衣才一洗,忽复载行旗。

江湖阻修远,我怀君岂知。

蛟龙勿君惎,蝮蜮毋君危。

一家尽死丧,君我先人遗。

念兹并百忧,泣涕以涟洏。

晨之西肆卜,默祷烦灵蓍。

遂遇离之九,上士详其词。

积阴临阳曦,阴险阳则夷。

行者遇此兆,上吉莫如之。

忧思积中肠,欲信旋复疑。

归为阿嫂说,征途亮无羁。

阿喜䠚蹃来,强索纸背窥。

郁郁低自语,对此增感欷。

湘水去悠悠,大别山巍巍。

颜色不可睹,况复音书希。

故山有黄精,野涧多蕨薇。

何当早归来,与君共锄耭。

形式: 古风

癸巳燕台杂感(其一)

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

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比石田。

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

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癸巳燕台杂感(其二)

南海明珠望已虚,承安宝货近何如。

攘输啙俗同头会,消息西戎是尾闾。

邾小可无惩虿毒,周兴还诵旅獒书。

试思表饵终何意,五岭关防未要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癸巳燕台杂感(其三)

青青柳色弄春晖,花满长安昼掩扉。

答策不堪宜落此,壮游虽美未如归。

故园芳草无来信,横海戈船有是非。

报国空惭书剑在,一时乡思入朝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