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公洞庭孤橘歌

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

不羡江陵千木奴,下生白蚁子,上生青雀雏。

飞花檐卜旃檀香,结实如缀摩尼珠。

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

待取天公放恩赦,侬家定作湖中客。

形式: 古风

翻译

无需人工种植,自然长出一株橘树,它为何偏偏出现在台阶前。
我不羡慕江陵的千万棵树木,它们底下有白蚁滋生,上面又有青雀筑巢。
飞舞的花瓣在檐头散发旃檀香气,结出的果实像串串的宝石般晶莹。
洞庭湖畔的橘树笼罩在青烟碧色之中,湖水波光与月色映照着洁白的沙滩。
等到老天开恩释放,我必定会成为湖中的常客。

注释

不种:自然生长。
自生:自行生长。
渠:它。
羡:羡慕。
江陵:地名,古代产橘之地。
木奴:比喻大量树木。
檐卜:屋檐边。
旃檀香:一种香木。
摩尼珠:佛教象征吉祥的宝石。
笼烟碧:烟雾笼罩下的碧绿。
洞庭波月: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
天公:古人对天的称呼。
恩赦:宽恕或赦免。
侬家:我家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独行的生活情趣。开篇即以“不种自生一株橘”展现自然之美,接着“谁教渠向阶前出”则是对这种自然之物的赞美,它似乎有自己的意志,不需要外界的教导就能在人间的场所中绽放光彩。

“不羡江陵千木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这株橘树的满足与自豪,相比之下,那些成群结队的普通树木反而显得庸俗。紧接着,“下生白蚁子,上生青雀雏”则是对橘树繁衍生命力的描写,既有底部生出白色幼小生物,也有顶端孵化出可爱的小鸟,这种生命力正如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多彩。

“飞花檐卜旃檀香”用以形容橘树花朵飘落的景象,伴随着檀木的清香,营造了一派超凡脱俗的意境。“结实如缀摩尼珠”则是对橥子成熟后的美好比喻,它们就像是串联起来的珍贵佛珠,每一颗都饱满而光泽。

“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两句描绘了诗人居住的洞庭湖畔,橘树在烟雾中显得更加幽深,而湖水中的月光则与岸边的白沙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夜景。

最后,“待取天公放恩赦,侬家定作湖中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恩赐的期待,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接受和乐观,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他也愿意成为洞庭湖畔的一名旅居者。

这首诗通过对橘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感受,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寄上兵部韩侍郎奉呈李户部卢刑部杜三侍郎

道路五千里,门阑三十年。

当时携手人,今日无半全。

咏题官舍内,赋韵僧房前。公登略彴桥,况榜龙■船。

远寺吐朱阁,春潮浮绿烟。

鹓鸿翔邓林,沙鸨飞吴田。

诸子纷出祖,中宵久留连。

坐客三千人,皆称主人贤。

国士分如此,家臣亦依然。

身在薜萝中,头刺文案边。

故吏已重叠,门生从联翩。

得罪为何名,无阶问皇天。

出门多岐路,命驾无由缘。

伏承诸侍郎,顾念犹迍邅。

圣代逢三宥,营魂空九迁。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望初月简于吏部

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

始从西南升,又欲西南没。

全移河上影,暂透林间缺。

纵待三五时,终为千里别。

形式: 古风

梁广画花歌

王母欲过刘彻家,飞琼夜入云軿车。

紫书分付与青鸟,却向人间求好花。

上元夫人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

手把梁生画花看,凝嚬掩笑心相许。

心相许,为白阿娘从嫁与。

形式: 古风

梁司马画马歌

画精神,画筋骨,一团旋风瞥灭没。

仰秣如上贺兰山,低头欲饮长城窟。

此马昂然独此群,阿爷是龙飞入云。

黄沙枯碛无寸草,一日行过千里道。

展处把笔欲描时,司马一騧赛倾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