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巫山高高眼望穿,又高又大行路难。淮水深深不见底,身无双翼难回还。
含辛吞悲想东归,为何夙愿总成灰?
我想渡水无舟楫,为什么水势浩荡波涛急。
临水远望家乡地,伤心的泪儿湿衣襟。
远方游子心思归,一腔怨苦无法提!

注释

巫山:在四川、湖北两省交界边境。
高以大:高而且大。
以,连词,相当于“且”。
淮水:即淮河,源出于河南桐柏山,流经豫、皖等省至江苏入洪泽湖。
逝:速。
这句说水深且流急。
害梁不为:害:通曷,作“何’’解。
梁:桥。
这句说,为何桥也不架?
我集无高曳:集:济。
高曳:当作篙枻。
篙,撑船用的竹篙;枻,船桨。
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回回:水流回旋的样子。
旧本何下有“梁’’字,疑为衍文,或为深的讹字,今删。
何:奈何。

鉴赏

这首汉代乐府诗《巫山高》以“巫山高”开篇,描绘了巫山的巍峨和淮水的深邃,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诗人欲东归,却因梁(可能指渡口或桥梁)难以跨越而止步,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我集无高曳”,这里的“集”可能是指聚集、集合之意,“无高曳”则暗示了无法跨越的障碍,无论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接下来的“水何梁,汤汤回回”描绘了水流的湍急与曲折,进一步渲染了归途的艰难。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站在水边远眺,泪水不禁滑落,打湿了衣裳。这一细节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助与悲伤。

最后,“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以问句收尾,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漂泊异乡之人共通情感的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成功地传达了离乡背井、渴望回归的普遍主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06)

两汉乐府(汉)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陵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形式: 乐府曲辞

将进酒

将进酒。乘大白。辨加哉。诗审搏。放故歌。心所作。

同阴气。诗悉索。使禹良工。观者苦。

形式: 乐府曲辞

君马黄

君马黄。臣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

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

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驾车驰马。佳人安终极。

形式: 乐府曲辞

芳树

芳树日月君乱如于风。芳树不上无心。温而鹄。

三而为行。临兰池。心中怀怅。心不可匡。目不可顾。

妒人之子愁杀人。君有它心。乐不可禁。王将何似。

如丝如鱼乎。悲矣。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