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惠安寺增胜堂

心是华严境,圆机更善根。

一尘犹可见,十胜不为繁。

放鹤扫松径,呼猿开竹门。

妙高峰顶住,客到亦忘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心灵如同华严境界,圆融的智慧更加深厚。
哪怕一丝尘埃也能察觉,十个优胜也不算繁多。
放飞白鹤清扫松间小径,呼唤猿猴打开竹林之门。
在奇妙的高峰之上停留,客人来访也会忘记言语。

注释

心:心灵。
华严境:佛教中的极乐世界或深奥境界。
圆机:圆融的智慧。
善根:深厚的善念或智慧根基。
一尘:一丝尘埃,象征微小的事物。
十胜:十个优胜,比喻众多成就。
繁:繁多。
放鹤:释放或召唤白鹤。
扫松径:清扫松树下的小路。
呼猿:呼唤猿猴。
开竹门:打开竹林的门。
妙高峰:奇妙的高峰。
住:停留。
忘言:忘记言语,达到无需言传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题名为《题惠安寺增胜堂》。诗中融合了佛教思想与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心是华严境,圆机更善根。”这里借用了佛教中的“华严”一词,意指宇宙之大、法界之广,暗示诗人内心世界之博大精深。接着提到“圆机”,可能指的是对佛法的圆融理解和运用,而“更善根”则是说这种理解能够加深其精神的基础。

“一尘犹可见,十胜不为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中“清净”的追求,即使是一点尘埃(即世间纷扰)也要清晰地看到,而“十胜”可能指的是佛法中的某种修行成就,不会因为多而显得繁杂。

“放鹤扫松径,呼猿开竹门。”这里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放鹤”是隐士生活的一种象征,“扫松径”则可能暗指清理心灵的道路;“呼猿”则是在召唤自然界中的生物,而“开竹门”则给人一种幽静深邃之感。

“妙高峰顶住,客到亦忘言。”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某种高洁境界的向往,“妙高峰顶”是理想中的居所,而“客到亦忘言”则意味着即使有来访者,也不必多说什么,因为在这样一个超然世外的环境中,语言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佛教修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与精神净化的追求。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月二十七日与客游龙山

野服芒鞋步步同,天寒酒薄客情浓。

身如萍水同千里,路入烟萝更几重。

沧海清江共今古,黄花红叶杂秋冬。

暝云自与千峰合,送我归鞍寺寺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八月十四日送叶子谦自会稽游江观湖归闽

倾盖论交意已倾,断弦重续喜君听。

山川妙意藏千古,天地神机在六经。

朝夕事皆翻覆手,古人情寄短长亭。

涛江君往观秋注,万顷涨溟无浅行。

形式: 七言律诗

山中梅花盛开戏作

化工难回天地春,下遣第一天仙人。

前驱飞雪助幽绝,千里隔尽埃与尘。

何心百卉擅独秀,寒入万物无精神。

绰约肌肤莹香玉,借与东皇立花国。

开破天地发生心,引出世问凡草木。

品流不数广寒宫,为嫌月姊长孀独。

波上轻云掌上身,有来比肩皆尘俗。

须知尤物到绝言,从昔华词吟不足。

溪回路转一枝斜,可惜天寒倚修竹。

穷涂游子岁华晚,肠断夜投山馆宿。

古今幽怨不尽情,更入凄凉笛中曲。

荒山偶赋梅花诗,伫立花前香在衣。

伤心不忍别红紫,付与晓风零乱飞。

形式: 古风

书谢文靖东山图

山如出茧眉,溪似萦风带。

雅意乐溪山,安用携粉黛。

烟云无定姿,姝丽有真态。

谢公经世心,遇物何显晦。

钟鼎与山林,生处初一槩。

均令四海间,如我常安泰。

临难无喜惧,与人共忧爱。

百年但影殂,千载犹心在。

风流不可追,超然八荒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