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因上人三首(其一)

一抨兰若复谁家,坐见羲和下日车。

燥吻未濡莲社酒,枯肠空搅玉川茶。

摇风绿竹初翻箨,过雨红葵甚放花。

得句至今频示我,安能郁郁久兹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哪家的庭院又种着兰花,我坐着看太阳慢慢落下。
口干舌燥未尝莲社美酒,枯涩的思绪徒然搅动玉川清茶。
微风吹过,绿竹的新叶开始展开,雨后红葵开得格外鲜艳。
他至今还常向我展示他的诗句,怎能长久抑郁不乐呢?

注释

兰若:指隐居的处所,如僧舍或隐士的居所。
羲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
燥吻:口干舌燥。
莲社酒:指僧人聚饮的莲花酒。
枯肠:形容心情愁苦,思绪枯竭。
玉川茶:唐代诗人卢仝以爱喝茶著名,此处借指好茶。
翻箨:新竹叶展开。
红葵:一种红色的秋葵。
得句:得到佳句。
郁郁:心情忧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和因上人三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一抨兰若复谁家,坐见羲和下日车。" 这两句开篇即设置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境。"一抨兰"指的是轻拂过兰花,"复谁家"则是询问这兰花属于哪个家庭,这里已透露出诗人对私密空间的向往。而"坐见羲和下日车"则描绘了一个静坐赏景的情形,其中“羲和”指的是太阳神,"下日车"即是太阳从天空中行驶过来的意象。整体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

"燥吻未濡莲社酒,枯肠空搅玉川茶。" 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的饮食生活。在这里,“燥吻”表达了一种干渴感受,但“未濡”的兰花和尚未湿润的口唇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枯肠空搅玉川茶"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品尝清淡的玉川茶时的心境,虽然内心渴望着什么,但表面上却是平静而淡然。

"摇风绿竹初翻箨,过雨红葵甚放花。" 这两句则转向自然景物的描写。“摇风绿竹”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而“初翻箨”则是对新生的竹叶进行形象化的描述。"过雨红葵甚放花"则捕捉了雨后植物蓬勃向上的景象,"甚放花"表达了一种繁盛和热烈。

"得句至今频示我,安能郁郁久兹耶。" 最后的两句诗人自述其心境。在这里,“得句”指的是获得诗句或是感悟到某种道理,“至今频示我”表明这份感悟一直影响着诗人。而“安能郁郁久兹耶”则是一种自问,为什么自己的情绪会如此的郁闷和长久,这里流露出的,是一种对内心世界深层次探索与自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并深刻体验内心情感的过程。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因格非见寄二首(其二)

兀坐时看屋,閒居昼掩门。

吴吟聊遣兴,楚些欲招魂。

否泰宜周易,行藏付鲁论。

不须伤老大,眠食度朝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和因格非见寄二首(其一)

青山如我约,终日对柴门。

学道未忘念,怀君空断魂。

时来当有用,事往置无论。

反覆新诗读,谁知老眼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惊和气入民谣。

官逋庶为麦秋缓,酒价定随人意饶。

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

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和州得旨移粟宣城舟中和何希渊韵

辙鱼应怪决江流,千里重为叠嶂游。

颇惯黑甜相对美,可无赤糙为宽忧。

干戈在眼心还折,勋业何时鬓早秋。

已办卖刀归买犊,不妨多种白江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