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宏甫分饷洞庭柑

黄柑送似得尝新,坐我松江震泽滨。

想见霜林三百颗,梦成罗帕一双珍。

流泉喷雾真宜酒,带叶连枝绝可人。

莫向君家樊素口,瓠犀微齼远山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黄柑送来仿佛品尝新果,坐在松江和震泽的岸边。
想象那霜染的树林中挂满了三百颗柑子,梦境中它们成了珍贵的一双罗帕。
流动的泉水喷出雾气,最适合佐酒,带着叶子的枝头更是惹人喜爱。
不要送到你家那位樊素口中,她的牙齿微露,像远山皱眉般美丽却难以亲近。

注释

黄柑:熟透的柑橘。
得尝新:品尝新果。
松江:古代地名,今上海松江区一带。
震泽:古代地名,今江苏吴江附近的一个大湖。
霜林:经霜的树林。
三百颗:极言数量多。
罗帕:手帕,古代妇女常用的物品。
流泉:流水。
喷雾:喷出雾气。
宜酒:适宜用来配酒。
带叶连枝:带着叶子的枝条。
绝可人:非常吸引人。
君家:你的家。
樊素口:借指美女的口,可能暗指某女子。
瓠犀:形容牙齿洁白如瓠犀。
远山颦:形容女子皱眉的样子,如远山之秀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曾宏甫分饷洞庭柑》。诗人以黄柑为题材,表达了对朋友曾宏甫赠送新鲜柑果的感激之情。首句“黄柑送似得尝新”描绘了收到柑果的喜悦,犹如品尝到初熟的美味。接着,“坐我松江震泽滨”点明了诗人所在之地,暗示柑果的珍贵和友情的纽带。

“想见霜林三百颗”运用想象,将柑树满挂果实的景象生动展现,而“梦成罗帕一双珍”则通过比喻,将柑果比作珍贵的罗帕,表达了对柑果的喜爱和珍视。接下来,“流泉喷雾真宜酒”进一步渲染柑果的甘美,仿佛其清甜能与美酒相得益彰。“带叶连枝绝可人”则赞美柑果的新鲜完整,给人以愉悦之感。

最后两句“莫向君家樊素口,瓠犀微齼远山颦”以婉转的语气提醒朋友,这些柑果如此美好,应当让其他人也一同分享,而不是独享,以免辜负了它们的可爱之处。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美食的细腻感受。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曾宏甫见招看海裳而郡城新有更初阖扉之令予闻鼓亟归一诗呈宏甫

西蜀名花得许秾,晚来呼客醉花中。

可怜朵朵枝枝弱,自占深深浅浅红。

收拾虽微少陵老,宠光还有翰林公。

无聊独出城闉去,烧烛看时恨不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曾宏甫到光山遣送鹅梨淮鱼等数种

吾宗席未暖淮滨,遣骑持书剩送珍。

美实来从压沙寺,巨鱼长比藉糟人。

欲雕好语略为报,但愧新诗如有神。

领客不无桃李树,知君忆著故园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曾表勋画屏

笔端水远又山长,潇洒吾宗白面郎。

荠树烟中分琐细,叶舟沙外见微茫。

不宜朝士听鸡枕,政惬幽人梦蝶床。

却恐非关毫素事,此身元住玉溪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沧浪亭诗

丘壑园林得我惊,兹游便足了馀生。

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彻底清。

探讨不遗幽士力,招邀难得主人情。

波间渔父还知否,已挂朝冠不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