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沧浪亭诗

丘壑园林得我惊,兹游便足了馀生。

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彻底清。

探讨不遗幽士力,招邀难得主人情。

波间渔父还知否,已挂朝冠不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这里的园林山水让我惊叹,这次游览就足以度过我的余生。
苍翠的嶓冢山如同飞来,清澈的沧浪水一直流到深处。
探索其中不遗余力,邀请我来访主人的热情难以得到。
江上的渔夫你可知道,我已经挂起官帽,不再清洗冠缨。

注释

丘壑:山川沟壑。
园林:园林景色。
得:获得。
我:诗人自己。
惊:惊讶。
嶓冢:古代山名,象征着高远。
横空:凌空而过。
翠:青翠。
沧浪:古水名,象征着清澈。
探讨:深入研究。
幽士:隐士。
力:力量。
招邀:邀请。
主人:这里的主人。
情:热情。
波间:江面。
渔父:渔翁。
已:已经。
挂:挂起。
朝冠:官帽。
濯缨:清洗冠缨,象征官场俗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游历沧浪亭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惊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丘壑园林得我惊”,写出了诗人初见沧浪亭山水之美的震撼,仿佛自然景色与他的心境相契合。次句“兹游便足了馀生”则流露出诗人对此次游览的满足感,认为此地足以让他享受余生。

“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彻底清”两句描绘了具体的景致,嶓冢山的苍翠横空,沧浪水的清澈透底,展现了山水的秀美与宁静。诗人深入其中,不遗余力地探寻其幽深之处,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探讨不遗幽士力,招邀难得主人情”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热情款待和友情的珍视,暗示了他与主人之间深厚的交谊。最后一句“波间渔父还知否,已挂朝冠不濯缨”以渔父自比,暗示自己已经放弃了世俗官场的生活,选择在山水间悠然自得,不再为尘世纷扰所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沧浪亭的美景,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重,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游姑苏张氏园二首(其二)

雨近黄梅细不闻,破窗夜夜看星辰。

园林如许不行乐,鱼鸟有知应笑人。

盛喜晴天容卜昼,绝怜小坞解藏春。

何妨著我闲田地,坐看垂杨夹广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游姑苏张氏园二首(其一)

郭内名园旧所闻,扶携老稚及良辰。

重重碧树深留客,一一华堂极可人。

绿暗池塘初破夏,清和时节尚关春。

凭谁说与沧浪水,早晚芒鞋去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游虎丘

谁能竟日把书看,荡桨扶筇十里间。

未办深藏豹林谷,不妨时到虎丘山。

秋来千顷境绝丽,老矣北窗人极闲。

忽见题名在尘壁,馀生那得许坚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游虎丘寺

重游吴子国,又入虎丘山。

长日挽人住,好风将我还。

儿童陪胜践,长老记衰颜。

无复尹和靖,西庵空掩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