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一)诸葛武侯

堂堂诸葛公,道本伊吕匹。

方其未遇时,龙卧泯渊嘿。

一朝感时奋,变化乃莫测。

恢复信本志,为汉誓讨贼。

大义凛照揭,乾坤为开辟。

指挥动风云,忠诚贯金石。

士生三代后,闻见渐卑溺。

公也真天人,正气泰华敌。

升平礼乐具,抢攘兵革日。

抱负郁未施,永为后人惜。

公神在天壤,万古终不没。

再歌出师表,敛衽三叹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颂扬与缅怀。诗人以“堂堂诸葛公”开篇,将诸葛亮比作古代贤相伊尹和吕尚,强调其道德与才能堪比先贤。通过“道本伊吕匹”一句,展现了诸葛亮在道德修养上的高标。

接着,诗人描绘了诸葛亮在未遇明主前的隐居生活,用“龙卧泯渊嘿”比喻其深藏不露的智慧与才华。当诸葛亮遇到刘备,其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和决策能力。

“恢复信本志,为汉誓讨贼”表明诸葛亮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地为汉室效力,对抗敌人。诗人赞扬诸葛亮的忠诚与正义感,“大义凛照揭,乾坤为开辟”,形象地表达了诸葛亮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指挥动风云,忠诚贯金石”进一步赞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在乱世中,诸葛亮的智慧与勇气如同风卷残云,他的忠诚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

然而,诗人也指出,由于时代变迁,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逐渐淡薄。在这里,诸葛亮被视作“天人”,象征着超越时代的伟大人物,其“正气泰华敌”,即其高尚的品德与力量能够与泰山、华山相媲美。

最后,诗人感慨于诸葛亮抱负未尽施展的遗憾,并对其精神永存表示敬仰。通过“公神在天壤,万古终不没”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诸葛亮永恒价值的认可。结尾“再歌出师表,敛衽三叹息”则直接引用《出师表》这一历史文献,表达了对诸葛亮忠诚与智慧的再次赞叹,以及对其未能完成大业的深深惋惜。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二)庞德公

庞公大隐流,世利迥莫干。

身如野鹤矫,心与浮云閒。

刺史不能致,候谒陇亩间。

夫耕妻出馌,相对尝怡颜。

富贵得几何,忧患来无端。

善哉至人训,遗子独以安。

鹿门何高高,遂志终盘桓。

避世深复深,采药遂不还。

惟有遗迹存,高风照人寰。

形式: 古风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三)羊太傅

太傅古遗爱,德义孚远迩。

亶有儒者风,不作狙诈计。

张皇师旅间,裘带自容与。

敌国感其惠,何止挟纩士。

圣贤有不为,不以天下利。

不杀一不辜,不行一不义。

推公心所存,或也其可企。

公绩多汉沔,爱戴极翁稚。

公卒邦人悲,走哭空里市。

岘山日巉巉,汉水日瀰瀰。

思公不可作,反袂拭清涕。

形式: 古风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四)杜工部

少陵诗之圣,浑浑元气通。

尚论制作盛,尽善如周公。

胸藏五车书,笔扫千军雄。

辉煌三礼赋,曾献明光宫。

平生用世志,自许稷契同。

摧颓值时难,坎轲悲途穷。

兵戈苦骚屑,黄屋当尘蒙。

崎岖走行在,饥寒迫其躬。

操觚赋时事,宇宙归牢笼。

勤拳社稷虑,恳恻生民恫。

凛凛忠毅色,烈日明秋空。

上可继风雅,下应陋雕虫。

一时旅人迹,万古诗坛宗。

九原倘可作,执鞭吾当从。

形式: 古风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五)李翰林

白也真天才,变化如神虬。

生平耻龌龊,迈往隘九州。

词林昔供奉,天子宠渥优。

一朝被谗搆,斥远金殿头。

高情与逸思,芥带弗少留。

供奉非公荣,夜郎非公忧。

诗笔驱万象,醉眼轻王侯。

晞发扶桑巅,濯足沧海流。

今古等一瞬,天地同一沤。

以兹昔人言,谓公似庄周。

公去几阅世,公名重千秋。

谁云公则亡,神爽八极游。

蓬壶隔弱水,浩荡不可求。

缅怀旧行踪,使我心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