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其二)秋暮登陶然亭

霜痕乍警。西风起、高城尽带寒色。

采蓉路渺,思莼梦阻,最伤游历。浮沈浪迹。

问燕市屠沽信息。叹荒台、黄金寂寞,热泪向谁滴。

无计舒怀抱,借酒看山,为花移屐。

登临念远,望佳人、暮云天碧。

欲讳离愁,奈青鬓丝丝露白。

羡南飞、落照万里,雁影直。

形式: 词牌: 凄凉犯

鉴赏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凄凉犯·其二秋暮登陶然亭》描绘了秋日傍晚登临陶然亭时的凄清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感受。"霜痕乍警,西风起、高城尽带寒色",以霜痕和西风渲染出秋意浓厚的环境,透露出一种萧瑟之感。"采蓉路渺,思莼梦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

"浮沈浪迹",词人自比漂泊不定的生活,接着询问燕市的市井消息,感叹昔日繁华已逝,"荒台、黄金寂寞",流露出对往昔荣华的追忆与今夕的孤寂。"热泪向谁滴",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哀愁。

接下来,词人借酒浇愁,赏景排遣,"无计舒怀抱",表达无法排解的愁绪。"为花移屐",以花喻佳人,寄托对远方佳人的思念。"登临念远",再次强调对佳人的遥望,"暮云天碧"则增添了画面的凄美。

"欲讳离愁,奈青鬓丝丝露白",词人感叹岁月无情,青春不再,离愁更甚。最后,词人羡慕南飞的大雁,"落照万里,雁影直",以雁南飞的自由反衬自身的羁绊,收束全词,留下深深的哀愁。整体来看,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展现了词人独特的秋日情怀。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醉太平.实庵以史梅溪乩词见示和韵

风寒画廊。月斜画梁。不多几处啼螀。使离人夜长。

诗儿数章。书儿数行。相思消遣昏黄。写罗纨寄将。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梦横塘.听歌者蝶云演四弦秋送客一剧

黛眉颦翠,玉指弦冰,少年心事愁忆。

感遇悲秋,借四柱、流泉幽抑。

酒晕难留,梦痕无据,可怜今昔。

看登场掩袂,匆匆心伤,伤心处、谁知得。

风尘我亦天涯,叹韶华易换,素鬓催织。

信美婵娟,空点染、楚词颜色。

但秋水、江湖照影,芳草年年寄兰泽。

九派浔阳,泪珠多少,到今朝犹滴。

形式: 词牌: 梦横塘

八归.题周铁崖孝廉士綗藕湖泛月图

池塘过雨,林阴催晚,流水数里绉玉。

扁舟一叶秋俱远,摇曳柳枝疏影,竹枝新曲。

冰镜无尘留客住,待野鹭闲鸥同宿。

看极浦、几点渔灯,伴夜静人独。

曾记垂虹泛棹,红儿低唱,细和参差横竹。

紫云前度,碧云今夕,旧梦游仙重续。

望天高露迥,树杪烟鬟洞庭绿。

清凉界、醉醒都好,戏采荷珠,归来衣袖馥。

形式: 词牌: 八归

烛影摇红.偕实庵憩梅卿画兰室,灯下赋菊

曲巷黄昏,暗尘低衬雕轮转。

疏帘小院正西风,霜气催新雁。倚壁银缸乍剪。

画秋痕,露浓香浅。小窗月上,若聘幽兰,天然仙眷。

九陌烟花,艳桃秾李争寻遍。

怜伊高格不宜时,淡处知谁见。尚有词人醉眼。

但相对、无言自远。愿留残墨,添注寒泉,写成长卷。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