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际亭

高齐杳冥际,迥与世尘违。

席上山河近,天边桑柘微。

人间已飘洒,栋里始纷霏。

草树收残照,逍遥久未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高处齐整的景象消失在遥远的天际,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宴席上仿佛能触碰到近在咫尺的江山,天边的桑柘树林显得微小而朦胧。
人间已经飘落起纷纷扬扬的雪花,屋檐下也开始积聚起来。
草木在夕阳余晖中收敛,我独自逍遥,久久不愿归去。

注释

高齐:形容景象高远整齐。
杳冥际:遥远的天际。
迥:远远地,非常。
世尘:尘世,指世俗社会。
席上:宴席上。
山河:江山。
桑柘:古代常用于编织的树木,这里代指桑柘树林。
微:微小,隐约。
飘洒:飘落,洒落。
栋里:屋檐下。
纷霏: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草树:草木。
残照:夕阳余晖。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久未归:长时间没有回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意境。开篇“高齐杳冥际,迥与世尘违”两句,通过对高远云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想要脱离尘世的愿望。“迥”字在这里使用得非常精妙,它既可以形容山川的延绵,也能表示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遥远,这里用来形容与世隔绝的距离感。

接着“席上山河近,天边桑柘微”两句,则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心灵的寄托。诗人坐在亭中,感觉到山河就在眼前,而远处则是微小的桑树和柘枝,这不仅是对视觉美感的享受,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接近自然、超脱尘世的心境。

“人间已飘洒,栋里始纷霏”两句,通过对气氛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这里的“飘洒”和“纷霏”都形容了一种轻盈、柔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已经淡然处之,而在亭中则感受到了更加细腻和深远的情感。

最后,“草树收残照,逍遥久未归”两句,则是通过对日光和时间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诗人仿佛已经忘记了归途,沉浸在这份逍遥自在之中不能自拔。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流畅自然的笔触,塑造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艺术形态,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世界的深切追求。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五哀诗.马伏波

汉令班南海,蛮兵避郁林。

天涯柱分界,徼外贡输金。

坐失奸臣意,谁明报国心。

一棺忠勇骨,漂泊瘴烟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五哀诗.李牧

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

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

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五哀诗.屈平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

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旧乡。

空馀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五哀诗.晁大夫

人主恩犹盛,谗夫弄舌端。

旋闻就斧质,不得解衣冠。

反贼齿才冷,谋臣心尽寒。

晁宗噍类尽,汉室泰山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