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二十)

漫劳车马枉经过,僧老空门胜事多。

入座山花争解语,隔林幽鸟自能歌。

翻嫌谢传留双屐,却恨严光欠一蓑。

万法本閒人自闹,此心吾欲问仙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马山的宁静生活,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和谐。首句“漫劳车马枉经过”,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表达了对过往行人的不必要打扰,强调了此处的清静与超脱。接着,“僧老空门胜事多”一句,点明了僧人虽年老,但内心世界丰富,空门生活充满乐趣。

“入座山花争解语,隔林幽鸟自能歌”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花竞相开放,仿佛在与僧人交谈;而林间的幽鸟,也自在地歌唱,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宁静和谐的氛围。这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

“翻嫌谢传留双屐,却恨严光欠一蓑”两句,通过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些许遗憾。谢传留下的双屐,象征着文人足迹的痕迹,而严光的蓑衣,则代表了隐逸的生活状态。这两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

最后,“万法本閒人自闹,此心吾欲问仙陀”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他认为世间万物原本平静,是人心的纷扰才让世界变得喧嚣。诗人的心灵深处,渴望与仙陀(可能指传说中的仙人或某种超越凡尘的存在)对话,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以及人生真谛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二十一)

独上孤楼杖古茶,泬寥秋色在天涯。

赤城日落如悬鼓,紫逻峰高拟建牙。

草泽有人歌麦秀,风霜无地护兰芽。

看谁得似云边翼,来往虚空处处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二十二)

云中高枕石为床,万事无如静括囊。

人到老年閒悄悄,月当中夜露堂堂。

纸衣补就云千片,铁笛吹残水一方。

多少旧游许相过,出门无那路迂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二十三)

一般啼鸟两般声,半日浓阴半日晴。

马麦满盘随饮啄,雀罗当径任纵横。

閒身懒就三台舞,瘦骨那堪五鼎烹。

何事不抛文字去,尚留夙习送馀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二十四)

閒门秋水日清泠,万竹交加抱一亭。

过客未须寻路入,高歌谁许隔墙听。

坐看精卫填东海,翻笑鲲鹏化北冥。

老去渐知生意少,夜来添火读黄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