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素屏

我行三千里,何物与我亲。

念此尺素屏,曾不离我身。

旷野多黄沙,当午白日昏。

风力若牛弩,飞砂还射人。

暮投山椒馆,休此车马勤。

开屏置床头,辗转夜向晨。

卧听穹庐外,北风驱雪云。

勿愁明日雪,且拥狐貂温。

君命固有严,羁旅诚苦辛。

但苟一夕安,其馀非所云。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走过了三千里路,什么东西与我最亲近。
想起这小小的信纸屏风,从未离开过我身边。
荒野上满是黄沙,正午时分阳光也显得昏暗。
风吹得像强弩,飞沙还直射人脸。
傍晚时投宿山腰的旅馆,暂且停下疲惫的车马。
打开屏风放在床头,翻来覆去直到天明。
躺下倾听穹庐之外,北风驱赶着雪花纷飞。
不必担心明天的雪,只愿有狐貂的温暖。
您的命令固然严格,旅途确实艰辛。
只要有一晚的安宁,其他的困苦就不再重要了。

注释

尺素:古代书写材料,这里指信纸。
屏:屏风,古代家具,用于遮挡或装饰。
旷野:空旷的野外。
牛弩:比喻强劲有力的风。
山椒馆:山腰的旅馆。
辗转:翻来覆去,形容难以入睡。
穹庐:北方游牧民族住的毡帐,借指野外。
狐貂:珍贵的皮毛,保暖之物。
羁旅:在外旅行,漂泊。
其馀:剩下的,其余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书素屏》,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中的孤独感受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诗中以“我行三千里”开篇,描绘了旅途的遥远艰辛,接着通过“尺素屏”这一物象,寄托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暗示了屏风上的文字或图案给他带来的慰藉。在荒凉的旷野中,风沙猛烈,诗人暂憩山椒馆,以屏风为伴,度过漫漫长夜,听着窗外北风驱赶着雪云,表现出坚韧的生活态度。

诗中“勿愁明日雪,且拥狐貂温”一句,流露出诗人对眼前温暖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尽管旅途艰难,他明白任务的严肃性(“君命固有严”),但他更注重的是每晚的一份安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坚韧与淡泊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予作归雁亭于滑州后十有五年梅公仪来守是邦因取余诗刻于石又以长韵见寄因以答之

风吹城头秋草黄,仰见鸣雁初南翔。

秋草风吹春复绿,南雁北飞声肃肃。

城下台边桃李蹊,忆初披荒手植之。

雪消冰解草木动,因记鸿雁将归时。

尔来十载空遗迹,飞雁年年自南北。

台倾馀址草荒凉,树老无花春寂历。

东州太守诗尤美,组织文章烂如绮。

长篇大句琢方石,一日都城传百纸。

我思古人无不然,慷慨功名垂百年。

沉碑身后念陵谷,把酒泣下悲山川。

一时留赏虽邂逅,后世传之因不朽。

形式: 古风

升天桧

青牛西出关,老聃始著五千言。

白鹿去升天,尔来忽已三千年。

当时遗迹至今在,隐起苍桧犹依然。

惟能乘变化,所以为神仙。

驱鸾驾鹤须臾间,飘忽不见如云烟。

奈何此鹿起平地,更假草木相攀缘。

乃知神仙事茫昧,真伪莫究徒自传。

雪霜不改终古色,风雨有声当夏寒。

境清物老自可爱,何必诡怪穷根源。

形式: 古风

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誇。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形式: 古风

天辰

天形如车轮,昼夜常不息。

三辰随出没,曾不差分刻。

北辰居其所,帝座严尊极。

众星拱而环,大小各有职。

不动以临之,任德不任力。

天辰主下土,万物由生殖。

一动与一静,同功而异域。

惟王知法此,所以治万国。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