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牧殿丞通判建州

平生交游少,海内寡与期。

识君且恨晚,一见已将离。

人言何嗟别,曾此非旧知。

借曰匪我旧,亦既接音词。

譬彼空林鸟,止息偶同枝。

忽有振翮去,尚尔鸣声悲。

我今临流送,安顾俗所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我一生交往的朋友很少,国内外能相交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认识你已经让我遗憾太迟,初次相见却似乎已预示着即将分离。
人们常说离别令人哀叹,但我和你并非旧相识。
即使不是老朋友,我们的交谈也已足够亲近。
就像空林中的鸟儿,偶尔栖息在同一树枝上。
忽然间有一只展翅飞走,它离去时的鸣叫仍充满悲伤。
如今我站在河边为你送行,哪里还在乎世俗的眼光呢。

注释

平生:一生。
交游:交往的朋友。
海内:国内外。
寡:少。
与期:能相交的人。
识君:认识你。
恨晚:遗憾太迟。
一见:初次相见。
嗟别:哀叹离别。
非旧知:并非旧相识。
匪我旧:即使不是老朋友。
接音词:交谈。
空林鸟:空林中的鸟。
止息:栖息。
偶同枝:偶尔同一树枝。
振翮:展翅。
鸣声:鸣叫。
悲:悲伤。
临流:站在河边。
送:送行。
安顾:哪里在乎。
俗所为:世俗的眼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题为《刘牧殿丞通判建州》。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即将离别的感慨。首句“平生交游少,海内寡与期”揭示了诗人交往圈子的狭窄,而刘牧殿丞的出现让他感到格外珍贵。接着,“识君且恨晚,一见已将离”表达了诗人对相识太迟、离别在即的遗憾。

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与刘牧殿丞的友情并非初次相识:“人言何嗟别,曾此非旧知。”即使不是老朋友,但两人通过交谈已经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接下来,诗人以“借曰匪我旧,亦既接音词”比喻他们的关系虽非长久,但通过言语交流已产生了深厚的纽带。

“譬彼空林鸟,止息偶同枝”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描绘了他们如同偶然栖息在同一树枝上的鸟儿,尽管短暂,却共享过宁静。然而,“忽有振翮去,尚尔鸣声悲”预示了离别的到来,即便刘牧殿丞要离去,诗人仍感悲伤,因为他们的友情如同鸟儿振翅时的哀鸣。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送别之情:“我今临流送,安顾俗所为。”他站在河边送别,不顾世俗的眼光,只愿真诚地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独特理解和珍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僧鼓琴闽僧写真予解其诧

吾侪来都下,将踰三十春。

不闻此画塑,想子得亦新。

兹寺临大道,常多车马尘。

设如前日手,晦昧已惑人。

曷分今与古,曷辩伪与真。

闽缁图凤姿,越释弹龙唇。

但知五彩烂,徒谓五音淳。

熟识商声高,孰惊眸子神。

不能评谱品,索玉翻得珉。

二君才调高,言若羽翮振。

将令寻常工,千岁传不泯。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刘薛二君过予遇雨

猛雨迫好鸟,止我屋室隅。

是时有刘薛,亦既此焉俱。

我厩秣尔马,我厨饭尔奴。

二人乃可语,因观尔马图。

古笔得神妙,俗工非所模。

收图雨且止,鸟飞当驾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刘彝秀才归江南

凤鸟不受笯,麒麟宁受靽。

君思此二物,中夜忽兴叹。

况值南风来,袭兰归楚岸。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合流河堤上亭子

隔河桑榆晚,蔼蔼明远川。

寒渔下滩时,翠鸟飞我前。

山药植琐细,野性仍所便。

令人思濠上,独咏庄叟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