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僧鼓琴闽僧写真予解其诧

吾侪来都下,将踰三十春。

不闻此画塑,想子得亦新。

兹寺临大道,常多车马尘。

设如前日手,晦昧已惑人。

曷分今与古,曷辩伪与真。

闽缁图凤姿,越释弹龙唇。

但知五彩烂,徒谓五音淳。

熟识商声高,孰惊眸子神。

不能评谱品,索玉翻得珉。

二君才调高,言若羽翮振。

将令寻常工,千岁传不泯。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我们来到这都城,将近三十年。
从未听说有这幅画或雕塑,想必你也刚发现不久。
这座寺庙坐落在大路上,常有许多车马扬起的灰尘。
如果拿你昔日的手艺来看,即使是昏暗中也足以让人迷惑。
分辨不清现在和过去,辨别不出真假。
福建的僧侣描绘凤凰的姿态,浙江的僧人弹奏龙的嘴唇。
只知道色彩斑斓,只觉得音乐淳厚。
谁能真正理解商音的高亢,谁又能惊讶于你眼神中的神韵。
无法评价你的技艺,只能寻求玉石般的珍贵。
两位才华出众,言语如同鸟儿展翅飞翔。
你们将使普通工匠的作品流传千年,永不磨灭。

注释

吾侪:我们。
踰:超过。
此画塑:这幅画或雕塑。
晦昧:昏暗不明。
商声:古代五音之一,代表商调。
索玉:寻求珍贵的玉石。
言若羽翮振:言语如鸟儿展翅。
寻常工:普通工匠。
传不泯:流传不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题为《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僧鼓琴闽僧写真予解其诧》。诗中,诗人梅尧臣描述了自己在都城看到一系列艺术作品的感受。他首先感叹时间流逝,已经三十多年未见此类技艺,对杨惠之的塑像和吴道子的画作感到新鲜。接着,他指出寺庙地处繁华路段,常有车马喧嚣,使得这些艺术品显得有些暗淡,难以分辨其真实技艺。

诗人进一步比较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如闽地僧人的画像和越地僧人弹琴的写真,虽然色彩斑斓,音乐动人,但似乎缺乏深度和精神内涵。他感慨自己无法准确评价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只能赞叹两位艺术家的才华横溢,认为他们的作品即使在寻常工匠中也显得独特,能够流传千年而不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观感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艺术的高度赞赏以及对技艺传承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艺术鉴赏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刘薛二君过予遇雨

猛雨迫好鸟,止我屋室隅。

是时有刘薛,亦既此焉俱。

我厩秣尔马,我厨饭尔奴。

二人乃可语,因观尔马图。

古笔得神妙,俗工非所模。

收图雨且止,鸟飞当驾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刘彝秀才归江南

凤鸟不受笯,麒麟宁受靽。

君思此二物,中夜忽兴叹。

况值南风来,袭兰归楚岸。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合流河堤上亭子

隔河桑榆晚,蔼蔼明远川。

寒渔下滩时,翠鸟飞我前。

山药植琐细,野性仍所便。

令人思濠上,独咏庄叟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合流曹光道惠钜李知其炎酷中有此味亦可乐也辄以诗寄

颖傍成蹊李,其实小于拳。

谁知皴枝瘦,生此绀玉鲜。

摘以筠梢笼,沉以石根泉。

濛濛粉未落,粲粲叶犹连。

荫树咀甘液,安知有苦煎。

报君惜兹乐,时咏逍遥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