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二首(其二)

冷蕊疏枝半不禁,眼看芳信日骎骎。

雪霜不管朝天面,风月能知匪石心。

望远可无南北使,客愁空费短长吟。

年年准拟花排恨,不道看花恨更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寒冷的花朵稀疏的枝头难以抵挡,眼见春的信息日益临近。
不论雪霜如何覆盖,它向着天空的心永不改变,任凭风月知晓它的坚定。
遥望远方无需使者传递消息,客居的忧愁徒然引发深深的低吟。
每年期待着花开的季节来排解愁绪,却未料想观赏花儿时的遗憾更甚。

注释

冷蕊:寒冷的花朵。
疏枝:稀疏的树枝。
不禁:难以抵挡。
芳信:春天的信息。
骎骎:迅速来临的样子。
雪霜:霜雪。
朝天面:面向天空。
风月:风和月,代指时光。
匪石心:坚定不移的心。
望远:远望。
南北使:使者传递南北的消息。
客愁:旅人的忧愁。
短长吟:长短的诗篇或吟唱。
准拟:预期。
花排恨:以花排遣愁恨。
看花恨:观赏花儿时的遗憾。
更深:更深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尤袤的作品,名为《梅花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咏梅之作,同时也融入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深沉的情感。

“冷蕊疏枝半不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梅花在寒冷中开放,虽然尚未完全展现,但已显示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眼看芳信日骎骎”表达了对梅花纯洁美丽的赞赏,它如同承诺之物,每天都在增长光彩。

“雪霜不管朝天面,风月能知匪石心”,这两句诗表明了梅花与自然元素之间的默契。它不受外界变化的影响,即使是严寒的雪霜也无法阻挡其美丽,而只有和煦的春风与明亮的月光,才能真正理解梅花那不为物质所动摇的心性。

“望远可无南北使,客愁空费短长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没有实际的信使来往传递消息,但心中对家乡的向往如同漫长的吟咏,无法释怀。

“年年准拟花排恨,不道看花恨更深”,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每当春至梅花盛放之时,原本打算以此排解内心的怨恨,却不料在赏花过程中,反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种离别之痛。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递出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也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更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不仅是一首咏梅之作,更是对生命和情感深度探究的诗篇。

收录诗词(75)

尤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季长,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

  • 字:延之
  • 号:遂初居士
  • 生卒年:mào)(1127年—1202年

相关古诗词

梅花二首(其一)

竹外篱边一树斜,可怜芳意自萌芽。

也知春到先舒蕊,又被寒欺不放花。

索笑几回惊岁晚,相思一夜绕天涯。

直须待得垂垂发,踏月相携过酒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草木浅深白,丘塍高下平。

饥民莫咨怨,第一念边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蒙杨廷秀送西归朝天二集赠以七言

西归累岁却朝天,添得囊中六百篇。

垂棘连城三倍价,夜光明月十分圆。

竞誇凤沼诗仙样,当有鸡林贾客传。

我似岑参与高适,姓名得入少陵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蜡梅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

缀树蜂悬室,排筝雁著行。

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