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田收野更迥,墟里隔烟陂。
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
荆扉候不掩,稚子望先知。
自是一生乐,何须闾井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农夫在田野劳作后夜晚归家的情景。"田收野更迥,墟里隔烟陂",写出了丰收后的田野空旷宁静,村落被炊烟缭绕的池塘所分隔,展现出田园的静谧与祥和。"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通过"荒径"和"风急",表现了农夫归途中的孤独与艰辛,只有忠实的狗陪伴左右。
"荆扉候不掩,稚子望先知",描述农夫家的孩子们已经知道父亲归来,门未掩,表现出家庭的温暖和孩子们的懂事。最后两句"自是一生乐,何须闾井为",表达了农夫对这种朴素生活的满足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认为这样的田园生活本身就是快乐,无需追求世俗的富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刻画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细节,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梅尧臣作为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深度。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高树荫柴扉,青苔照落晖。
荷锄山月上,寻径野烟微。
老叟扶童望,羸牛带犊归。
灯前饭何有,白薤露中肥。
草木绕篱盛,田园向郭斜。
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
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
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
荒村人自乐,颇足平生心。
朝饭露葵熟,夜舂云谷深。
采山持野斧,射鸟入烟林。
谁见秋成事,愁蝉复怨砧。
乔木暗青山,晴川下白鹇。
春云生岭上,积雪在嚣间。
绿草张新翳,柔冠总翠鬟。
时哉养文素,不是杂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