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徙倚山堂晚,悲秋万古情。
雨蔬犹擢秀,风沼自扬清。
野迥归牛小,沙寒白鸟明。
凄凄枫柳树,汝意亦难平。
这是一首充满了深沉秋意和淡远山情的诗篇。开头“徙倚山堂晚,悲秋万古情”两句,就已经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感伤的情境。"徙倚"一词带有悠闲自得之感,但紧接着的“悲秋”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哀愁,似乎在这个寂静的山堂中,时间变得更加漫长,而秋天所承载的情感,也随之变得更加深厚。
接下来的“雨蔬犹擢秀,风沼自扬清”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雨蔬"指的是雨后新生的草木,而"擢秀"则是形容它们的鲜美和繁盛;"风沼"则是风吹过水面,形成涟漪的意象,而“自扬清”则表达了水的清澈与自然界的纯净。这里诗人通过对雨后的新生命和风中的清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在秋天的独特美丽。
"野迥归牛小,沙寒白鸟明"两句,则转向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情景。“野迥”形容的是开阔无垠的原野,而“归牛小”则是指牛儿在夕阳下归来时的温馨场景;"沙寒"描绘了河岸上的秋意,而“白鸟明”则是对清晨或傍晚时分,白鸟翱翔天际的情形的捕捉。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些平凡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传递了一种归乡的宁静与欣慰。
最后,“凄凄枫柳树,汝意亦难平”两句,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凄凄"一词用来形容枫柳之声,如同哀愁的诉说,而“汝意亦难平”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郁与不平,这种忧郁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深藏于心,难以平复。
整首诗通过对山堂、雨后景观、田园生活和枫柳树声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秋意和深情的画面。诗人在此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透露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哀愁和内心的不平,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深邃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杖藜乘兴出,佳处每关情。
白石溪流浅,黄花篱落清。
林烟经雨薄,野日傍山明。
赖有杯中物,愁怀得暂平。
松根系马望巑岏,乘兴攀跻不作难。
日出渐看林雾散,潮来先觉海风寒。
遥连钓石多红树,半出僧垣尽绿竿。
不见双旌来视稼,忆君对酒岂能欢。
破雪梅初动,南枝更北枝。
傍墙应折尽,背日较开迟。
晓角惊残梦,春愁占两眉。
狂风将落蕊,故入画楼吹。
草棘萧萧野岸隈,暗香消息已传梅。
雪欺篱落遥难认,暖入枝条并欲开。
愁向天涯今度见,老随春色暗中来。
似闻诗社多何逊,盍试招邀共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