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望江

众山忽断长江来,山势仍抱江流回。

其间钟山最突兀,苍烟一抹生蒿莱。

当时六代盛宫阙,纷纷割据皆雄才。

孝陵创业三百载,王气至今安在哉。

且典春衣沽浊酒,与尔携手望江口。

下瞰长江白如练,仰视峭壁高插斗。

大哉奇观罗心胸,不欲百斛非英雄。

古今凭吊不可极,万事皆与江流东,悬崖石上生天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金陵望江》,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站在金陵(今南京)眺望长江的壮丽景象,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首句“众山忽断长江来”,以动态的视角描绘出群山与长江交汇的壮观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力量。接着,“山势仍抱江流回”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山与水之间的紧密联系,山峦仿佛紧紧拥抱着蜿蜒的江流,形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其间钟山最突兀,苍烟一抹生蒿莱”两句,将目光聚焦于钟山,突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钟山以其高耸入云的姿态,与周围的烟雾交织在一起,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之感。

接下来,“当时六代盛宫阙,纷纷割据皆雄才”两句,由自然景观过渡到历史人文,提到了六朝时期的繁华与权力斗争,展现了古代金陵作为政治中心的辉煌历史。

“孝陵创业三百载,王气至今安在哉”两句,将话题引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孝陵,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王朝兴衰的深沉思考。

最后,“且典春衣沽浊酒,与尔携手望江口”至“悬崖石上生天风”几句,诗人邀请友人一同欣赏这壮丽的江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不欲百斛非英雄”一句,借以表达对英雄豪情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金陵望江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对历史的回顾、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僧伽塔

高标涌出淮中流,日月沐浴波荡浮。

百年冲突屹无恙,是何神力支撑留。

木叉慧岸展身手,黄熊退舍苍光愁。

低眉者谁坐泉底,葱岭来经八千里。

日出国见摩尼光,挥洒杨枝得天喜。

咒驱神鬼菩提心,大千若会西来旨。

长安泗上皆偶然,香从何生臭何止。

塔成龙朔灾建炎,再厄经此洪涛淹。

岂其慧照有明灭,和合四大功难兼。

相传火时塔飞出,见是神僧杖头物。

腾空绝迹亶有灵,此胡久置蛟鼍窟。

化城顿变苦海深,天魔乃现盘尖鹘。

人疑师智止挈瓶,定中或被乖龙倾。

遂令淮泗失干土,恒河沙恐填难平。

我识神通此其最,历劫愈多成不坏。

占一撮土分众悲,万古迷中拓空界。

有时塔亦随波流,眼底才无一丝挂。

形式: 古风

半亩园为汪绥万作

方丈或铭室,十步或赋园。

古人用心厚,窥见于遗篇。

良韪列御说,三亩耘之难。

泉明恬淡人,取数馀其全。

有园之见存,终未离言诠。

谁知乐所乐,半亩亦已宽。

匠心一惨淡,楚楚致美观。

周径槛录曲,荫阶竹檀栾。

能令备秀野,何啻开林泉。

脩然寄弦诵,天地归幽便。

即观命名始,绰可方前贤。

主人曰否否,此意吾次焉。

蜗茧匪足道,所志承其先。

先人此缔构,心力亦已殚。

嗣叶忽更主,馀者荒榛菅。

未忍坐而视,每过增悲酸。

乃今展初志,积苦已十年。

摩挲一木石,手泽犹依然。

上以蔽风雨,中以陈豆笾。

讵拟国族聚,聊免氛尘喧。

闻言嗒自失,见浅如游藩。

始知达人意,端外求居安。

莫前美弗彰,莫后盛弗传。

守成信非易,再造弥为艰。

举世昧远识,穷侈而极妍。

朝见金碧烂,夕随桃李迁。

盛衰亦已矣,何以慰九原。

孰若此焉足,启后方绵延。

颂祷待能事,歌以明戋戋。

形式: 古风

别陈秋士次韵

久分张帆驶去流,停桡三日为君留。

云山平变将行色,风月分悬别夜愁。

后约尺书勤远寄,前途一刺慎轻投。

自知无事关飞动,迟尔名山十载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赠蒋师退时偕洪稚存客维扬并怀高东井(其一)

南部烟花水部诗,故人跨鹤久相期。

江湖贫病逢青眼,兄弟文章见白眉。

三舍日长谈未倦,二分月好客先知。

窗梧渐有秋消息,莫放长帘窣地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