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潘通甫六月十二夜月

去望犹三夕,光华宛矣同。

炎天几及半,午夜喜当中。

爽气乾坤满,清辉宇宙通。

恍瞻银界白,遽失火云红。

庭叶霜花泛,池波雪色融。

闾阎消烈暑,寥廓散轻风。

快若离深甑,飘然出大笼。

秋毫归一鉴,宿翳却千重。

谁弄桓伊笛,徒思范蠡篷。

魁杓俄转北,箕尾渐回东。

林静疏瑶圃,桥虚卧玉虹。

馀凉入幽室,暗雾泫深丛。

纬象光仍小,银河派自洪。

依希太清境,彷佛广寒宫。

鸟宿群疑定,人闲万虑空。

调琴閒对客,酌酒旋呼童。

莫语身兼世,休论萍与蓬。

且来明月下,举白听梧桐。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月光下的宁静与清凉,以及诗人对月色的深深赞叹。从“去望犹三夕,光华宛矣矣”开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在夜空中缓缓升起的情景,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呼唤。接下来的“炎天几及半,午夜喜当中”,则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酷热即将过去,夜晚带来凉爽的喜悦之情。

“爽气乾坤满,清辉宇宙通”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月光洒满天地的壮丽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月光所照亮,充满了清新与宁静。诗人接着描述了月光下庭院中的景象,“庭叶霜花泛,池波雪色融”,树叶在月光下泛着霜花般的光泽,池水也因月色而显得雪一般纯净,生动地展现了月夜的美丽。

“闾阎消烈暑,寥廓散轻风”则表达了月光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还驱散了炎热,带来了凉爽的微风,让人心情舒畅。接下来的“快若离深甑,飘然出大笼”,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同从深锅中解脱出来,自由飘荡,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秋毫归一鉴,宿翳却千重”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纯净与明亮,它能照见万物的细微之处,消除心中的烦恼与阴影。诗人随后借用了桓伊笛声与范蠡乘船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魁杓俄转北,箕尾渐回东”描绘了天空中星辰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接下来的“林静疏瑶圃,桥虚卧玉虹”,则通过静谧的树林与虚幻的彩虹,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余凉入幽室,暗雾泫深丛”两句,描绘了月光带来的余凉深入室内,连暗处的雾气都因月光而显得湿润,进一步强化了月夜的神秘与美丽。最后,“纬象光仍小,银河派自洪”则以纬度与银河的对比,展现了月光虽小但光芒依旧,银河虽远但气势恢宏,寓意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送潘通甫沿牒淮东

火云燄燄野无风,浅涩河流小舸通。

尺纸遽传朝命下,翼朝齐送使旌东。

道间览物应多感,职外成诗寓几筒。

王事念深忘畏景,贤劳安肯动胸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通甫见赠二首(其一)

几年持养副天成,造次云为必中程。

乐内何希傥来贵,畏知唯有白丝清。

蓬瀛尚欠文章手,寰海徒传学行声。

今日诗筒互酬唱,他时回记岂忘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通甫见赠二首(其二)

肝胆区区岂足矜,抟风宁复计鹏程。

未能名迹如山重,且固心诚似水清。

学譬治畦犹失溉,文参击缶不成声。

感君篇贶虚褒借,强抉蓁芜写鄙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通甫道中先寄

神明不爽久?跧,一望旌轩旧观旋。

残腊光阴江海上,新春消息柳梅间。

倾风固喜同披雾,窃禄仍羞似抱关。

更奉诗筒先寄贶,解颐高句动苍颜。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