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五峰寺

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

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

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

若非人事牵,无奈老身懒。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

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捲。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

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

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形式: 古风

翻译

归程何时能近,离别之路却遥远。
山路不论长短,人心却有反复。
每次为了官职期限,都要去拜访乡县。
如果不是人事牵绊,就是我这老身懒散。
当初怀着这样的决心出发,夜晚的雨中清醒了醉眼看世界。
孤独愁绪,想念着随行的马夫,泥泞道路使双脚磨破。
起初的道路被雨水打湿,回头的车辙卷起半边云烟。
投宿寺庙借来松木床,唤僧人共享野外饭菜。
疲倦地睡了一觉,旅途的辛劳得到了满足。
短暂的劳累难以承受,长久的征途曾让我感叹。
对松菊的思念怎能忘怀,何时才能摆脱束缚的樊笼。
瘦藤渴望寻找清闲,最终来到古老的道院。

注释

归时:返回的时候。
去时:离开的时候。
人心:人的内心感受。
人事:人事关系或官场事务。
初心:最初的意愿或决心。
夜雨:夜晚的雨。
群驺:随行的马夫。
尺泥:一小段泥泞路。
回辙:返回的车辙。
松床:松木制成的床。
野饭:野外的简餐。
颓然:疲惫的样子。
遐征:长途跋涉。
松菊:象征隐逸生活。
樊笼:比喻束缚人的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途的心境和沿途的所见所感。"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开篇即点明了归途与出发时的心境差异,山路本无长短,但人的情怀却在不断地往复变化。

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因公务离开家乡,每次出门都要告别亲土,心中充满不舍。"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若非人事牵,无奈老身懒。"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职责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

在夜雨中醒来,诗人的醉眼似乎也清醒了许多,对远方的亲朋好友感到孤独和愁绪。"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捲。"

诗人找到了一个寺庙,在那里借宿并与僧侣共进野饭,终于得以休息,消除了行旅的劳顿。"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然而,这种短暂的休憩也掩饰不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最后,诗人渴望找到一处清静之地,以便安放心灵。"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归乡、职责与个人情感之间冲突的心路历程,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明发四望山过都昌县入彭蠡湖

众船争取疾,直赴两山口。

吾船独横趋,甘在众船后。

问来风不正,法当走山右。

不辞用尽力,要与风相就。

忽然挂孤帆,吾船却先走。

形式: 古风

明发平坦市

花霏滋晓寒,叶哢新野听。

万象宿雨馀,洁斋无欠净。

霁曦耿欲吐,远峰忽复暝。

林庐居者谁,户与碧山映。

蔷薇上木末,不架得初性。

彼卧晏未兴,我征漂靡定。

悁然怀吾庐,花竹幽更盛。

兹焉独足羡,自视不差胜。

顾瞻江之西,心速路逾夐。

似闻前溪水,尽还旧沙径。

形式: 古风

明发生米市西林寺进退格

贪睡能无起,挑灯强未残。

舂声忙野店,月色澹柴门。

又踏黄尘路,前追红叶村。

秋衣那敢薄,病骨自难温。

形式: 五言律诗

明发白沙滩闻布谷有感

提壶劝我饮,杜鹃劝我归。

不如布谷子,劝我勤耘耔。

我少贫且贱,不但无置锥。

笔耒垦纸田,黑水导墨池。

借令字堪煮,识字亦几希。

啼饥如不闻,饥惯自不啼。

骏奔三十年,辛勤竟何为。

发从道涂白,面为风雪黧。

夜来白沙滩,老命轻如丝。

洪涛舞一叶,呼天叫神祇。

生全乃偶然,人力初何施。

晓闻布谷声,如在故山时。

坐令万感集,初悟半世非。

一险靡不悔,数悔庸何追。

有田不归耕,布谷真吾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