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平坦市

花霏滋晓寒,叶哢新野听。

万象宿雨馀,洁斋无欠净。

霁曦耿欲吐,远峰忽复暝。

林庐居者谁,户与碧山映。

蔷薇上木末,不架得初性。

彼卧晏未兴,我征漂靡定。

悁然怀吾庐,花竹幽更盛。

兹焉独足羡,自视不差胜。

顾瞻江之西,心速路逾夐。

似闻前溪水,尽还旧沙径。

形式: 古风

翻译

晨雾中花朵沾着早寒,新叶在田野间响起清音。
万物经过夜雨洗涤,洁净的斋室无比纯净。
雨后的阳光明亮欲出,远处的山峰却突然又变得昏暗。
居住在林庐的是谁,屋舍与碧绿的山峦相映成趣。
蔷薇攀爬至树梢,不需篱笆就能展现它的本性。
他沉睡未醒,我漂泊不定,心中思念家乡。
怀念我的小屋,那里的花竹更加幽深繁茂。
这里已足够令人羡慕,自我感觉并不逊色。
回望江的西岸,心驰神往,路途遥远。
仿佛听见前溪流水声,似乎要流回旧时的沙石小径。

注释

霏:弥漫。
哢:鸟鸣声。
宿雨:夜间的雨。
洁斋:洁净的斋室。
霁曦:雨后初晴的阳光。
林庐:林中的小屋。
蔷薇:一种蔓生植物。
晏:晚。
悁然:忧郁的样子。
沙径:沙石铺成的小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居生活图景,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平和满足。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花霏滋晓寒”、“叶哢新野听”等,营造出一个清晨幽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春天里花开的声音,感受到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

"万象宿雨馀,洁斋无欠净"一句,通过对比衬托,表达了诗人居所的清洁和纯净,这里的“万象”指的是一切景物,都被夜间的雨水洗涤得干干净净。接着,“霁曦耿欲吐,远峰忽复暝”则描绘出天气转换时光与影的对比,诗人捕捉到了日出前夕阳光与山峰之间微妙的关系。

"林庐居者谁,户与碧山映"一句,通过提问和对景物的描述,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生活空间,这里的“林庐”是指深藏于森林之中的简单住所,而“户与碧山映”则展示了居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蔷薇上木末,不架得初性"表达了对原始本性的珍视,诗人通过观察到蔷薇攀附在树梢之上的情景,强调了一种不受外界影响、保持自我本真状态的生活态度。

随后的“彼卧晏未兴,我征漂靡定”则是对比,诗人将自己与他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对照,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理念。

"悁然怀吾庐,花竹幽更盛"一句,通过“悁然”这个词语,传达了一种淡定与满足的情感,而“花竹幽更盛”则是对居所环境美景的描绘,更强化了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喜爱。

最后,“兹焉独足羡,自视不差胜”表明诗人在此刻此地的满足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没有遗憾,是一种胜过他人的生活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对山居生活美好的赞颂,它通过诗人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明发生米市西林寺进退格

贪睡能无起,挑灯强未残。

舂声忙野店,月色澹柴门。

又踏黄尘路,前追红叶村。

秋衣那敢薄,病骨自难温。

形式: 五言律诗

明发白沙滩闻布谷有感

提壶劝我饮,杜鹃劝我归。

不如布谷子,劝我勤耘耔。

我少贫且贱,不但无置锥。

笔耒垦纸田,黑水导墨池。

借令字堪煮,识字亦几希。

啼饥如不闻,饥惯自不啼。

骏奔三十年,辛勤竟何为。

发从道涂白,面为风雪黧。

夜来白沙滩,老命轻如丝。

洪涛舞一叶,呼天叫神祇。

生全乃偶然,人力初何施。

晓闻布谷声,如在故山时。

坐令万感集,初悟半世非。

一险靡不悔,数悔庸何追。

有田不归耕,布谷真吾师。

形式: 古风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其十)

南中山绝佳,所恨人烟稀。

略无好事人,结茅临深溪。

峰顶可月亭,岸石即钓矶。

空令烟中猿,挂崖弄涟漪。

山多人自少,人远山益奇。

我舟行不留,过眼山如驰。

过眼意已足,久留亦何为。

形式: 古风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其九)

我从灵洲来,惟见芳草渡。

蒹葭随水远,旷野无立树。

挂席上真阳,好山忽无数。

好山如隐士,避世不自露。

不应官道傍,乃有见山处。

借识卫叔玠,未睹乐彦辅。

石峰难再得,舟过更回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