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藏

嗟余亦何幸,偶此琳宫居。

宫中复何有,戢戢千函书。

盛以丹锦囊,冒以青霞裾。

王乔掌关籥,蚩尤守其卢。

乘闲窃掀搅,涉猎岂暇徐。

至人悟一言,道集由中虚。

心闲反自照,皎皎如芙蕖。

千岁厌世去,此言乃籧篨。

人皆忽其身,治之用土苴。

何暇及天下,幽忧吾未除。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真是幸运啊,能住在这华丽的宫殿。
宫殿里又有什么呢?满满的,成千上万的书籍。
它们被装在红色的锦囊里,上面盖着青色的云霞图案。
王乔掌管着钥匙,蚩尤守护着藏书之处。
趁着空闲,我随意翻阅,哪有时间慢慢品味。
真正的智者从一句话中就能领悟,大道的精髓源自内心深处。
心境平静时,自我反思清晰如荷花。
活了千年的人厌倦了尘世,这句话就像竹篮打水。
人们常常忽视自己的内心,却用粗劣的方法来治理自己。
哪里有时间顾及天下之事,内心的忧虑我还未能消除。

注释

琳宫:华丽的宫殿。
戢戢:形容众多。
丹锦囊:用红色锦缎做的袋子。
青霞裾:青色的云霞图案。
王乔:古代神话中的仙人。
卢:藏书之处。
掀搅:翻阅、浏览。
至人:最高境界的人。
芙蕖:荷花。
籧篨:比喻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土苴:粗劣的治理方法。

鉴赏

这首诗名为《读道藏》,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之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经典的阅读体验和心得,以及他对生命、宇宙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嗟余亦何幸,偶此琳宫居”表达了诗人因偶然居住在这座美丽的道观中而感到的幸运。随后的“宫中复何有,戢戢千函书”描绘了道观内藏书丰富的情景,这些书籍如同宝贵的财富。

接下来的“盛以丹锦囊,冒以青霞裾”则形象地描述了这些书籍被装帧得如何华丽和神秘。紧接着,“王乔掌关籥,蚩尤守其卢”暗示了诗人对道教中仙官神祇的尊崇。

“乘闲窃掀搅,涉猎岂暇徐”表达了诗人在阅读和思考过程中的专注与沉醉。其中,“至人悟一言,道集由中虚”则揭示出诗人通过阅读道教经典,获得了对生命和宇宙更深层次的理解。

“心闲反自照,皎皎如芙蕖”表达了在内心宁静中自我反省的美好状态,而“千岁厌世去,此言乃籧篨”则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最后,“人皆忽其身,治之用土苴。何暇及天下,幽忧吾未除”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往往忽略自己内在修养而关注外在世界的担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世间纷争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忧虑。

这首诗通过苏轼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超脱与精神升华的主题。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南溪有会景亭,处众亭之间,无所见,甚不称其名。予欲迁之少西,临断岸,西向可以远望,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

飞檐临古道,高榜劝游人。

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

茅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

林缺湖光漏,窗明野意新。

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

山好留归屐,风回落醉巾。

他年谁改筑,旧制不须因。

再到吾虽老,犹堪作坐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扶风天和寺

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

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头。

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

临风莫长啸,遗响浩难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

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

谁怜屋破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其一)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

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