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丞李相公自洛移镇河阳

侯服齐三辅,天台耸百僚。

新章刻铜虎,旧德冠金貂。

已作歌襦化,方期执玉朝。

双鞬辞洛宅,千骑向河桥。

鼓角春城暮,莺花故苑遥。

瓜亭犹接轸,棠茇自敷条。

夹道都人拥,迎风驷牡骄。

莫随文学乘,空望旆旌飘。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翻译

他身着王侯之服,统辖三辅之地,天台高耸,群臣环绕。
新的诏书镌刻在铜虎之上,他的美德如同金貂般尊贵。
他已经化身为歌谣中的贤者,期待在朝廷中执掌玉玺。
告别洛阳宅邸,率领千骑队伍前往河桥。
傍晚时分,春城鼓角声起,远处是盛开的花朵和鸣叫的黄莺。
瓜亭依旧相连,棠茇自行繁茂生长。
街道两旁,京城百姓簇拥,骏马飞扬在春风中。
切勿仅凭文才而忘却职责,只空望着飘扬的旗帜和旌旗。

注释

侯服:王侯之服。
齐三辅:管辖三辅地区。
天台:宫殿。
耸:高耸。
百僚:众多官员。
新章:新的诏书。
铜虎:古代传达命令的铜制虎符。
旧德:过去的美德。
冠金貂:比喻极高的地位。
歌襦:歌谣中的贤者。
化:转化。
执玉朝:在朝廷中执政。
洛宅:洛阳宅邸。
河桥:河流上的桥梁。
鼓角:战鼓和号角。
瓜亭:瓜园小亭。
接轸:相连。
棠茇:棠梨树。
敷条:生长繁茂。
都人:京城百姓。
拥:簇拥。
驷牡:四匹马拉的车。
骄:飞扬。
文学乘:仅凭文才。
旆旌:旗帜和旌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他的好友右丞相李相公从洛阳调任河阳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迁徙路途的描绘。首联“侯服齐三辅,天台耸百僚”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李相公的地位显赫,犹如天台般矗立于群臣之上。接下来的“新章刻铜虎,旧德冠金貂”赞美了他的才华与德行,暗示其治政有方。

“已作歌襦化,方期执玉朝”暗指李相公的政绩如歌谣般深入人心,人们期待他在新的任所继续发挥领导作用。接下来的四句通过“双鞬辞洛宅,千骑向河桥”描绘了壮观的送别场面,显示出李相公威仪和民众的热烈欢迎。

“鼓角春城暮,莺花故苑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暗示着新的旅程即将开始,而“瓜亭犹接轸,棠茇自敷条”则寓言着新的政事将有序展开。最后两句“夹道都人拥,迎风驷牡骄”,生动地再现了沿途百姓簇拥相送的场景,以及李相公乘坐的马匹的骄傲姿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赞美和送行为主题,展现了李相公的威望、才情和民众对他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仕途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永济仓书事

神武立四极,收兵销众豪。

输粮来万国,积庾下千艘。

貔虎肥于豢,麒麟老向槽。

中州无殍饿,南土竭脂膏。

黄鼠群何畏,青鸠啄且嚎。

古梁生菌耳,朽堵出蛴螬。

树腹悬蛇蜕,丝窠挂鸟毛。

尘埃虽自汨,朱墨亦能操。

直宿愁风雨,经年弊褐袍。

仲尼犹作吏,我辈勿为劳。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孙屯田召为御史

荐牍交车府,恩书下建章。

轻轩辞瑞翟,危弁学神羊。

祖酌方滋桂,行威欲犯霜。

凤毛仍袭庆,鸡舌更含香。

气郁翔龙阙,风清振鹭行。

今朝洛民思,东陌盛壶浆。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次韵三和景仁对雪

北度龙沙远,南来狗犬无。

玉阶三尺峻,粉壁万重糊。

兽馁行迷穴,禽寒立并枯。

长川平界限,大屋竦棱觚。

稍见蓬莱阙,初张云雾图。

受降鍪甲积,罢猎羽毛铺。

被褐思怀宝,游都学卖珠。

车皆陈鋈辔,人尽得琼腴。

缟已赠吴札,席将开汉酺。

凤池批诏手,特地逞工夫。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次韵任屯田感子飞内翰旧诗

二十四年君日哦,翰林风韵郢中歌。

岁华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沈亦苦多。

燕国骏蹄犹待乐,荆山美宝已逢和。

剩求海内多何用,烂醉人间理莫过。

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

我今不敢希高躅,蹇步年来任跌?。

形式: 排律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