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其二)边月》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诗中描绘了边疆月夜的壮丽景象与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句“秦时一片月”,以“秦时”二字开篇,不仅指出了时间的久远,也暗示了边疆的古老与历史的厚重。接着,“万古照边州”一句,通过“万古”与“边州”的对比,展现了月光穿越千年,依旧照亮边疆的壮阔景象。
“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边塞的冷寂与荒凉。狼烟在白日升起,象征着战争的烽火连天;夜晚的驿楼灯火,虽能带来一丝温暖,却也映衬出边疆生活的孤独与艰苦。
“关山和泪到,圜缺及乡愁”则直接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关山阻隔,泪水与思念交织,月圆月缺之间,寄托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两句,以梅花的洁白与芬芳,象征着纯洁的思念之情,然而身处边疆,难以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远方的亲人。梅花的颜色虽美,却无法跨越千山万水,寄予陇头的亲人。
整首诗通过对边月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边疆的自然景观,更深刻地揭示了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既有壮丽的边塞风光,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是诗人对兄弟情谊的深情寄寓,也是对边疆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