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寺庙的生动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情的怀念之情。"江南邑中寺,平地生胜山"两句,勾勒出一处平坦之地中突起的山峰,暗示着寺庙的非凡和特殊。
接下来的"开元吴语僧,律韵高且闲"一句,则描写了住在这座寺庙中的僧人,他们来自开元年间的吴地,说话带有南方特有的口音,而他们吟诵经文时的声音,显得格外悠扬和从容。
第三句"妙药溪岸平,桂榜往复还",通过对溪水两岸的描写,展现了寺庙周围清幽雅致的环境。溪流平缓,两岸有桂树生长,而"往复还"可能指的是某种交通工具在溪边来回穿梭,或许是游人行走其间,体会着自然之美。
"树石相斗生,红绿各异颜"一句,则是对寺庙环境中另一景致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中树木与岩石并存、竞争而生的壮观景象,以及它们在光线作用下的色彩变化。
最后两句"风味我遥忆,新奇师独攀"表达了诗人对这处仙境般寺庙的深切怀念。"风味"不仅指自然之美,也包含了寺庙文化和僧人的生活方式等,而"新奇师独攀"则是对一位特立独行的师父或高僧的赞誉,可能暗示着诗人与这位师父有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江南寺庙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特定人物或事件的深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