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山友

十载同栖庐岳云,寒烧枯叶夜论文。

在生未识公卿面,至死不离麋鹿群。

从见蓬蒿丛坏屋,长忧雨雪透荒坟。

把君诗句高声读,想得天高也合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十年共居在庐山之巅,夜晚围着篝火研读诗文。
活着时未曾见过达官贵人,直到去世仍与鹿群相伴。
眼见杂草丛生围绕破旧房屋,常担忧风雨侵蚀荒芜的坟墓。
大声朗诵你的诗句,我想即使在九天之上,你也应该能听见。

注释

十载:十年。
栖庐岳云:居住在庐山之巅。
寒烧:寒冷的篝火。
论文:研读诗文。
在生:活着的时候。
公卿:达官贵人。
至死:直到去世。
麋鹿群:鹿群。
蓬蒿丛:杂草丛生。
坏屋:破旧房屋。
雨雪:风雨。
荒坟:荒芜的坟墓。
把君:大声朗诵你的。
诗句:诗句。
天高:九天之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为伴的隐逸生活。"十载同栖庐岳云,寒烧枯叶夜论文"表达了诗人长期隐居于山中,与云共处,甚至在寒冷的夜晚也要焚烧枯叶来取暖,以此作为写作的动力和习惯。

"在生未识公卿面,至死不离麋鹿群"则表明诗人从出生到去世,都不曾与世俗的人打交道,而是与山中的动物,如麋鹿为伴,这种生活让他感到十分满足和自在。

"从见蓬蒿丛坏屋,长忧雨雪透荒坟"诗人通过观察到被野草覆盖的废屋,以及雨雪侵蚀的荒凉墓地,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深刻感慨。

最后,"把君诗句高声读,想得天高也合闻"则是诗人通过朗读友人的诗句,来抒发自己对于山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即使是在遥远的地方,也能感觉到与友人心灵相通。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以及对自然界深切的感悟和亲近。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哭友人

病向名场得,终为善误身。

无儿承后嗣,有女托何人。

葬礼难求备,交情好者贫。

惟馀旧文集,一览一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哭方干

何言寸禄不沾身,身没诗名万古存。

况有数篇关教化,得无馀庆及儿孙。

渔樵共垒坟三尺,猿鹤同栖月一村。

天下未宁吾道丧,更谁将酒酹吟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哭刘德仁

贾岛还如此,生前不见春。

岂能诗苦者,便是命羁人。

家事因吟失,时情碍国亲。

多应衔恨骨,千古不为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此中偏称夏中游,时有风来暑气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闲与先生话身事,浮名薄宦总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