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友人相访

卧久不记日,南窗昏复昏。

萧条草檐下,寒雀朝夕闻。

强扶床前杖,起向庭中行。

偶逢故人至,便当一逢迎。

移榻就斜日,披裘倚前楹。

闲谈胜服药,稍觉有心情。

形式: 古风

翻译

躺久了不记得日期,南窗下天色昏暗又模糊。
孤独地坐在草屋檐下,寒冷的小鸟早晚都能听见。
勉强拄着拐杖起身,走到庭院中行走。
偶然遇到老朋友来访,便热情地去迎接。
移动睡榻靠近斜阳,披上裘衣倚在门前。
悠闲的交谈比吃药更令人舒畅,渐渐感觉到有些心情好转。

注释

卧久:躺了很久。
不记日:记不清日期。
萧条:冷清、孤寂。
寒雀:指在冬天仍活动的小鸟。
强扶:勉强支撑。
庭中行:在庭院中走动。
故人:老朋友。
逢迎:迎接。
榻:狭长的坐卧用具。
斜日:夕阳。
披裘:穿上毛皮衣服。
前楹:门前的柱子,代指门口。
闲谈:轻松的聊天。
稍觉:稍微感觉。
有心情:情绪有所好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病在床的诗人,因病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只能感受到南窗外昏暗的光线和萧瑟的草声,以及寒冷的雀鸟的鸣叫。诗中还表现了诗人在病中的无力感,需要强扶着杖才能行走。他偶遇故人到来,便热情地迎接,并与之闲聊,谈论养生和药物,这些都是为了缓解病中的寂寞和烦恼。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以及他在疾病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态度。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文学上的淳朴自然风格。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病中作

久为劳生事,不学摄生道。

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病中诗十五首.自解

房传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

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

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病中宴坐

有酒病不饮,有诗慵不吟。

头眩罢垂钩,手痹休援琴。

竟日悄无事,所居闲且深。

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窗户纳秋景,竹木澄夕阴。

宴坐小池畔,清风时动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病中得樊大书

荒村破屋经年卧,寂绝无人问病身。

唯有东都樊著作,至今书信尚殷勤。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