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移。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翻译

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移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注释

参差:高低不齐。
霁山:雨后山色。
溶漾:水波荡漾的样子。
画桡:船桨,这里指画船。
迟:缓缓。
鉴:镜子。
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
此处借指歌女。
浅声:轻婉歌声。
双唱:双双唱起。
深色:加深颜色。
轻衣:形容极薄的夏装。
障面:遮面。
斜晖:偏西的阳光。
翠:指绿荷。
阴:阴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湖上风光图。开篇“外湖莲子长参差”,勾勒出荷塘盛开、莲藕纵横的景象,既展示了自然美景,也映射出诗人悠闲自得的情怀。“霁山青处鸥飞”则转向远处的山峦和天际,山色苍翠,鸟儿自由翱翔,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自由。

“水天溶漾画桡迟”,诗人以缓慢的划船动作,捕捉了水天一色的境界,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湖面的平静,也反映出时间流逝的缓慢感。紧接着,“人影鉴中移”则将视角转向水面,人影倒映在水中,就像镜子里的倒影一样,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隐含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生命如梦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通过鲜明的颜色和动听的鸟鸣,勾勒出一对鸳鸯在桃红柳绿间的悠闲生活,以及诗人穿着轻便衣衫的舒适感受。这里的“浅声双唱”更是传递了一种清新脱俗、恬静自得的情绪。

最后,“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诗人选择了小荷作遮阳之物,躲避西斜的太阳光线,在这份清凉中感受着自然赋予的一切。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那份“翠阴”不仅是外在环境的描写,更是内心深处的宁静所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湖光山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191)

张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 字:子野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
  • 生卒年:990-1078

相关古诗词

转声虞美人/桃源忆故人.霅上送唐彦猷

使君欲醉离亭酒。酒醒离愁转有。紫禁多时虚右。

苕霅留难久。一声歌掩双罗袖。日落乱山春后。

犹有东城烟柳。青荫长依旧。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

采桑子

水云薄薄天同色,竟日清辉。风影轻飞。

花发瑶林春未知。剡溪不辨沙头路,粉水平堤。

姑射人归。记得歌声与舞时。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雨中花令.赠胡楚草

近鬓彩钿云雁细。好客艳、花枝争媚。

学双燕、同栖还并翅。我合著、你难分离。

这佛面、前生应布施。你更看、蛾眉下秋水。

似赛九底、邮他三五二。正闷里、也须欢喜。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青门引/青门饮.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形式: 词牌: 青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