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三)

醉中虽可乐,犹是生灭境。

云何得此身,不醉亦不醒。

痴如景升牛,莫保尻与领。

黠如东郭逡,束缚作毛颖。

乃知嵇叔夜,非坐虎文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诗中的每个字、每一句都透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醉中虽可乐,犹是生灭境。"

这里作者表达了即使在酒精带来的快乐中,也无法摆脱生与灭、痛苦与无常的轮回。这不仅揭示了苏轼对佛法中的“四圣谛”之一——“苦谛”的理解,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他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云何得此身,"

这个问题是作者自问,也是在质疑生命的本质和来源。这里的“此身”指的是肉体,也隐喻着人类存在的困惑和无常。

"不醉亦不醒。"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在于觉醒与迷醉之间的矛盾,暗示了苏轼对生命真相探索的无奈与困顿,同时也体现出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痴如景升牛,莫保尻与领。"

这里借用了《庄子》中“景升牛”一则寓言,指的是对待生命态度的豁达和不拘泥于世间规矩。景升牛是一种只关注吃喝,不为外界所扰的宁静存在,而苏轼借此强调了超脱物欲、保持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黠如东郭逡,束缚作毛颖。"

这句话中,“东郭逡”指的是古代一位智者,他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让人解开心结。苏轼这里表达了对智者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解脱世间烦恼、寻求内在平和的渴望。

"乃知嵇叔夜,非坐虎文炳。"

最后一句中,“嵇叔夜”即是嵇康,他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思想者。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嵇康的深刻理解,认为他并非仅仅是在享受着生活中的奢侈与安逸,而是在精神层面上追求更高境界。

总体来说,这组诗句是苏轼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反映了他对于生命意义、世俗束缚和精神自由的深入思考。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那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在的高远情操。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四)

我家小冯君,天性颇醇至。

清坐不饮酒,而能容我醉。

归休要相依,谢病当以次。

岂知山林士,肮脏乃尔贵。

乞身当念早,过是恐少味。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五)

去乡三十年,风雨荒旧宅。

惟存一束书,寄食无定迹。

每用愧渊明,尚取禾三百。

颀然六男子,粗可传清白。

于吾岂不多,何事复叹息。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哓哓六男子,弦诵各一经。

复生五丈夫,戢戢丁欲成。

归田了门户,与国充践更。

普儿初学语,玉骨开天庭。

淮老如鹤雏,破壳已长鸣。

举酒属千里,一欢愧凡情。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七)

淮海虽故楚,无复轻扬风。

斋厨圣贤杂,无事时一中。

谁言大道远,正赖三杯通。

使君不夕坐,衙门散刀弓。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