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德惠枯木图次韵(其四)

至道无闻昧力行,神交千载独周程。

直教俯仰浑无愧,始是堂堂世上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名为《脩德惠枯木图次韵(其四)》。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至高道德境界的追求与实践,以及通过内心神交古人,达到超越世俗的修养。诗文简洁而深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至道无闻昧力行”,开篇即点明了追求至高道德境界的道路并非通过言语或听闻,而是需要亲身实践,不被表面的迷惑所蒙蔽,真正地去行动。这句诗强调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神交千载独周程”,接着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通过内心的神交,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共鸣,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为和智慧。这里的“周程”可能指的是周公与程颐,两位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们作为道德典范,成为了诗人内心神交的对象。

“直教俯仰浑无愧”,进一步阐述了在这样的道德修炼过程中,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应当毫无愧疚,无论是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外界的评价,都能够坦然自若,无所畏惧。这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行为的坚定信念和自我认同。

“始是堂堂世上英”,最后以“堂堂世上英”总结,意指经过这样的道德修炼和实践,一个人最终能够成为世间的杰出人物,不仅在道德上有所建树,更在人格上展现出高尚的品质。这一句既是对个人道德追求的肯定,也是对实现道德理想后社会价值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修养的内在过程和外在表现,强调了实践、神交古人、无愧于心以及成为道德典范的重要性,展现了方孝孺对于道德哲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见梅

寒梅冻后放幽姿,何事今年花较迟。

昨日途中春意到,溪头才见两三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画梅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不禁俗物败人意,忽见幽篁眼为明。

记得旧游天上梦,连昌宫外听秋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题东坡画竹

内翰何年写画图,眼中惊见凤毛孤。

一枝润带江南雨,遂使眉山草木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