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魏先辈二首(其二)

跕跕飞鸢坠,历历风瓢声。

青冥不折桂,涧阿甘采苓。

踉蹡忆束发,忽焉迫衰龄。

嚼蜡心忘味,胡为羡久生。

蔼蔼春空云,聚散无根蒂。

纵得屠龙术,孰为苞桑计。

稽首问弥伽,轮宇烦举似。

形式: 古风

翻译

风筝断线般飘落,风铃声清晰可闻。
在高远的天空中无法摘取月亮,只能在山涧深处采些茯苓。
想起年少时的轻快,忽然发现岁月已逼近暮年。
心中嚼蜡般无味,为何还羡慕长生不老。
春天的天空云朵聚散无常,没有根基。
即使掌握斩龙的本领,又有谁会关心日常生活。
向佛祖稽首请教,宇宙的奥秘该如何描述。

注释

跕跕:风筝断线的样子。
坠:落下。
历历:清晰。
风瓢声:风铃声。
青冥:高远的天空。
折桂:比喻难以实现的高位。
涧阿:山涧深处。
甘采苓:乐意采摘茯苓。
踉蹡:踉跄, 踉踉跄跄。
束发:指少年时期。
衰龄:老年。
嚼蜡:形容无味。
胡为:为何。
羡久生:羡慕长生不老。
蔼蔼:云彩众多的样子。
聚散无根蒂:云朵聚散无定。
屠龙术:比喻高超的技艺。
苞桑计:日常生活。
稽首:古代跪拜礼。
弥伽:佛教中的智慧之神。
轮宇:宇宙。
举似:解释或描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诗,充满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腻描写,如“跕跕飞鸢坠”,表现了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样子;“历历风瓢声”,则是风吹过叶片时发出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着,“青冥不折桂”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因为名利而破坏自己的高洁品格,而“涧阿甘采苓”则描绘了一幅在山中采药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诗中的“踉蹡忆束发”、“忽焉迫衰龄”两句,通过对头发的束紧与年华匆匆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叹。而“嚼蜡心忘味”,则是用嚼蜡来比喻自己已经淡忘了世俗的滋味,“胡为羡久生”则是在问,为何还要羡慕那些长寿的人呢?

在下一段,诗人写道“蔼蔼春空云”,描绘了一幅春天云彩丰富的景象;“聚散无根蒂”,则是用来比喻世事的无常和人的聚散无定。

最后,“纵得屠龙术”表达了即使掌握了高深的道术,“孰为苞桑计”也只是为了简单的生活而已。诗人在“稽首问弥伽,轮宇烦举似”中通过对佛教经典的提问和对轮回苦难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束缚的渴望。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淡远,是一篇颇具禅意和哲理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106)

刘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投魏先辈二首(其一)

长驱决文阵,眇古百战场。

朔风吹梅花,塞日淡无光。

一将功业成,千屯草木香。

高谈静寰宇,袖手归岩廊。

累累腰下印,奕奕眉间黄。

霖雨四海心,鼎鼐众口尝。

园林多胜事,岂久居其旁。

纵令猿鹤怨,出处庸何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辛亥季冬雪中作

冻云横山风捲沙,槎牙古木鸣寒鸦。

长空黯淡常如晚,烟景凄迷亦自佳。

开窗未及一食顷,剪水俄倾六出花。

须臾势欲包天地,粲然枯卉皆璚葩。

江村景物堪入画,渔翁荡桨依枯葭。

重裘肥马谁氏子,银鞍蹀躞山路斜。

臞儒事业政不恶,拥书至乐何以加。

团圞共向榾柮火,温然春意生吾家。

不能半夜缚元济,亦懒扁舟泛若耶。

洒窗入竹有馀韵,顿觉时兴清无涯。

形式: 古风

读汉史

彭蠡万顷波,胥江八月涛。

所蓄盖有素,末流故滔滔。

君子贵养源,毋事驾说劳。

汉祖过百人,心动疑贯高。

田孟天下士,其忍负赵敖。

处死且不难,视身如鸿毛。

髡钳吾何畏,义命岂忍逃。

乘舆忽至止,兴运有所遭。

俛首与之语,议论诚英豪。

回视汉廷臣,谁能出尔曹。

即日拜守相,泥涂升九皋。

大闲不可踰,四维在所操。

我观忠义传,荣如华衮褒。

置君如奕棋,百岁犹腥臊。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读放翁剑南集

少陵先生赴奉天,乌帽麻鞋见天子。

乾坤疮痍塞目惨,人烟萧瑟胡尘起。

八月之吉风凄然,北征徒步走三川。

夜经战场霜月冷,累累白骨生苍烟。

五载栖栖客蜀郡,骑驴日候平安信。

喜闻诸将收山东,拭泪一望长安近。

瞿唐想见放船时,回首夔府多愁思。

蜀人至今亦好事,翠珉盛刻草堂诗。

放翁前身少陵老,胸中如觉天地小。

平生一饭不忘君,危言曾把奸雄扫。

周流斯世辙已环,一笑又入剑南山。

酒杯吸尽锦屏秀,孤剑声锵峡水寒。

万丈虹霓蟠肺腑,射虎刽鲸时一吐。

我虽老眼向昏花,夜窗吟哦杂风雨。

少陵间关兵乱中,放翁遭时乐且丰。

饱参要具正法眼,切忌错下将无同。

茶山夜半传机要,断非口耳得其妙。

君不见塔主不识古云门,异时衣钵还渠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