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桥峰上栖玄鹤,碧阙岩边荫羽人。
冰叶万条垂碧实,玉珠千日保青春。
月中泣露应同浥,涧底侵云尚有尘。
徒使茯苓成琥珀,不为松老化龙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生命之长久的赞美与向往。
"石桥峰上栖玄鹤"一句,以高洁的石桥和栖息其上的玄鹤开篇,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清高脱俗的情境。紧接着的"碧阙岩边荫羽人"则描绘了诗人在碧绿的山谷中与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其中"羽人"可能指隐士或仙人,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
"冰叶万条垂碧实,玉珠千日保青春"两句,通过对"冰叶"和"玉珠"的描写,象征着坚韧不拔和永恒的美好。"月中泣露应同浥,涧底侵云尚有尘"则是诗人对于天地间自然界循环不息的感慨,月亮下的露水与溪流相呼应,山谷底部的云雾和尘土交织,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最后两句"徒使茯苓成琥珀,不为松老化龙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转换的感慨。茯苓草经年累月可以结成琥珀,象征着时间的沉淀与物质的变迁;而不愿意像松树一样历经沧桑却化作龙鳞,则是诗人对于永恒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之美好、自然之神奇以及时间之永恒的深刻感悟。
不详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一峰凝黛当明镜,十仞乔松倚翠屏。
秋月满时侵兔魄,素波摇处动龟形。
旧深崖谷藏仙岛,新结楼台起佛扃。
不学大蛟凭水怪,等闲雪雨害生灵。
寺深松桂无尘事,地接荒郊带夕阳。
啼鸟歇时山寂寂,野花残处月苍苍。
绛纱凝焰开金像,清梵销声闭竹房。
丘垄渐平连茂草,九原何处不心伤。
为怜湖水通宵望,不学樊杨却月楼。
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挂如钩。
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
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
绿波春水湖光满,丹槛连楹碧嶂遥。
兰鹢对飞渔棹急,彩虹翻影海旗摇。
斗疑斑虎归三岛,散作游龙上九霄。
鼍鼓若雷争胜负,柳堤花岸万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