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楼诗二十首(其五)

为怜湖水通宵望,不学樊杨却月楼。

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挂如钩。

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

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怜爱这湖水彻夜守望,不会效仿樊江与杨柳的月楼。
只期待明月如镜般明亮照耀,别让朦胧的月牙像弯钩一样挂在天边。
当窗帘卷起,月影映入红烛,竹林间斜阳穿过清澈的溪流。
清晨的寒风吹过,听见树叶落下,此刻的感受岂非如同洞庭湖秋天一般凄凉。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夜景的诗,诗人通过对新楼夜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赏月色的情怀。开篇“为怜湖水通宵望”即设定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夜晚场景,湖水在月光下闪烁,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这宁静夜景的怜爱之情。

接着“不学樊杨却月楼”表明诗人并不羡慕那些热闹非凡、追求名利的人物,而是选择了自己清高的立场,就像独自一人在月光下的楼阁中享受这份静谧。这里的“不学樊杨”,即是不随波逐流,不做那些功名场中的普通人。

下两句“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挂如钩”则是对月光下的景象进行描绘,诗人期待着纯洁的月光如同清澈的水倒映在镜中,而不愿看到任何污秽之物玷污这份美好。这一段通过月亮和镜子,形象地表达了对纯净与完美的追求。

再下两句“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描写的是室内夜景,窗帘拉开,一轮明月正好投射在红色的蜡烛上,而外面竹间透过的月光则如同清澈的小溪。这里的“卷帘方影侵红烛”通过动作捕捉了时间流转的瞬间,强调了室内外景象的和谐统一。

最后两句“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则是对清晨之景的描绘。诗人在清晨的微风中听到了树叶落下的声音,这种感觉,就像是身处洞庭湖畔的深秋一般,给人一种萧瑟、凄凉而又有点孤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和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独赏自然之美的心境。诗中的意境辽阔,语言精练,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收录诗词(145)

李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字:公垂
  • 籍贯:亳州(今属安徽)
  • 生卒年:772—846

相关古诗词

新楼诗二十首(其六)

绿波春水湖光满,丹槛连楹碧嶂遥。

兰鹢对飞渔棹急,彩虹翻影海旗摇。

斗疑斑虎归三岛,散作游龙上九霄。

鼍鼓若雷争胜负,柳堤花岸万人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新楼诗二十首(其十三)

最深城郭在人烟,疑借壶中到梵天。

岩树桂花开月殿,石楼风铎绕金仙。

地无尘染多灵草,室鉴真空有定泉。

应是法宫传觉路,使无烦恼见青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新楼诗二十首(其七)

银地溪边遇衲师,笑将花宇指潜知。

定观玄度生前事,不道灵山别后期。

真相有无因色界,化城兴灭在莲基。

好令沧海龙宫子,长护金人旧浴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新楼诗二十首(其四)

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繁艳向人啼宿露,落英飘砌怨春风。

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谁将老子同。

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