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寺深松桂无尘事,地接荒郊带夕阳。
啼鸟歇时山寂寂,野花残处月苍苍。
绛纱凝焰开金像,清梵销声闭竹房。
丘垄渐平连茂草,九原何处不心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活情景。开篇"寺深松桂无尘事,地接荒郊带夕阳"两句,通过对寺庙深处、古松参天和远离尘世的描写,以及将夕阳与荒凉之地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寂寥的氛围。
接着"啼鸟歇时山寂寂,野花残处月苍苍"两句,则通过对夜幕降临、鸟儿归巢和野花在月光下的凄美描写,增强了诗中静谧与孤寂的感觉。
"绛纱凝焰开金像,清梵销声闭竹房"两句,可能是在描绘寺内的佛像以及僧侣们在竹林中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绛纱"可能指的是佛像前的彩色幔帐,"清梵"则是对僧侣清脆声音的形容,而"闭竹房"则是隐逸生活的一种写照。
最后两句"丘垄渐平连茂草,九原何处不心伤"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物时的心境。"丘垄渐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而"九原何处不心伤"则是诗人对往昔岁月或历史遗迹的怀念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寺庙、夕阳野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僧侣生活的点缀,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是一首融合了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的诗作。
不详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为怜湖水通宵望,不学樊杨却月楼。
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挂如钩。
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
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
绿波春水湖光满,丹槛连楹碧嶂遥。
兰鹢对飞渔棹急,彩虹翻影海旗摇。
斗疑斑虎归三岛,散作游龙上九霄。
鼍鼓若雷争胜负,柳堤花岸万人招。
最深城郭在人烟,疑借壶中到梵天。
岩树桂花开月殿,石楼风铎绕金仙。
地无尘染多灵草,室鉴真空有定泉。
应是法宫传觉路,使无烦恼见青莲。
银地溪边遇衲师,笑将花宇指潜知。
定观玄度生前事,不道灵山别后期。
真相有无因色界,化城兴灭在莲基。
好令沧海龙宫子,长护金人旧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