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四)秋日登浮远堂作

一叶下林表,秋色满蘅皋。

江风吹雨初过,天宇一何高。

蜡屐径来堂上,倚杖翛然长啸,万里看云涛。

逸兴浩无际,安得驾灵鳌。叹吾生,天地里,一秋毫。

江山如传,古来阅尽几英豪。

回首只今何在,举目依然风景,此意属吾曹。

欲去重惆怅,松径冷萧骚。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豪]韵

翻译

一片叶子飘落在树林外,秋天的景色充满着长满香草的高地。
江风带着刚刚过去的雨,天空显得多么高远。
我穿着蜡屐来到堂上,倚着拐杖悠然长啸,遥望万里云海翻腾。
我的兴致广阔无边,如何能驾驭神奇的巨鳌?感叹我的一生,在这天地之间如此渺小。
江山如历史般流传,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被记载。
回首过往,那些人物如今何处?放眼当前,美景依旧,这份感慨属于我们。
想要离去,心中又充满惆怅,松径间弥漫着清冷的萧瑟声。

注释

林表:树林边缘。
蘅皋:长满香草的高地。
蜡屐:涂蜡的木屐。
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灵鳌:神话中的大海龟,象征着长寿或超凡力量。
秋毫:极其微小的事物,形容人生短暂。
阅尽:经历、见证。
英豪:杰出的人物。
惆怅:忧郁、伤感。
萧骚:形容冷落、凄凉的气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开篇“一叶下林表,秋色满蘅皋”两句,通过对落叶和遍布山岗的秋色进行细腻描写,展现了秋季丰富多彩的情趣。接下来,“江风吹雨初过,天宇一何高”则展示了诗人面对清朗天气时的心境,感受到了无比的开阔和自由。

“蜡屐径来堂上,倚杖翛然长啸”中的“蜡屐”指的是秋日登山时所穿的皮鞋,“堂上”则是指浮远堂,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处的情景,以及他倚靠着拐杖,悠然自得地长啸的情态。紧接着,“万里看云涛”表达了诗人从高处眺望时,对广阔天地与云海的无限遐想。

“逸兴浩无际,安得驾灵鳌”两句,通过对心境和意志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想要乘坐传说中的神兽“灵鳌”,驭御风云,追求更高层次精神自由的愿望。

随后,“叹吾生,天地里,一秋毫”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命在时间长河中渺小如一根秋草的感慨。紧接着,“江山如传,古来阅尽几英豪”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和他们壮丽事迹的回忆。

“回首只今何在,举目依然风景,此意属吾曹”三句,则是诗人对于过去英雄辈出的追思与怀念,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眼前的山水景色之中。

最后,“欲去重惆怅,松径冷萧骚”两句,通过对离开时的复杂感情和松林小道上的萧瑟秋风进行描绘,表达出诗人面临离别时的心境是既有留恋,又带着淡淡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历史传承以及个人情怀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93)

丘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一)登赏心亭怀古

一雁破空碧,秋满荻花洲。

淮山淡扫,欲颦眉黛唤人愁。

落日归云天外,目断清江无际,浩荡没轻鸥。

有恨寄流水,无泪学羁囚。望石城,思东府,话西州。

平芜千里,古来佳处几回秋。

歌舞当年何在,罗绮一时同尽,梦幻两悠悠。

杯到莫停手,唯酒可忘忧。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扑蝴蝶.蜀中作

鸣鸠乳燕。春在梨花院。重门镇掩。沈沈帘不卷。

纱窗红日三竿,睡鸭馀香一线。佳眠悄无人唤。

谩消遣。行云无定,楚雨难凭梦魂断。

清明渐近,天涯人正远。

尽教闲了秋千,觑著海棠开遍。难禁旧愁新怨。

形式: 词牌: 扑蝴蝶

汉宫春(其二)和辛幼安秋风亭韵,癸亥中秋前二日

闻说瓢泉,占烟霏空翠,中著精庐。

旁连吹台燕榭,人境清殊。

犹疑未足,称主人、胸次恢疏。

天自与,相攸佳处,除今禹会应无。

选胜卧龙东畔,望蓬莱对起,岩壑屏如。

秋风夜凉弄笛,明月邀予。

三英笑粲,更吴天、不隔莼鲈。

新度曲,银钩照眼,争看阿素工书。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汉宫春(其一)乙未正月和李汉老韵,简严子文

横笛吹梅,记南楼夜月,疏蕊纤枝。

香尘软红自暖,不怕寒欺。

人归梦悄,怅凭阑、密约深期。

身渐老,风流纵在,逢花那似当时。

东阁占春宜早,甚开迟也似,雪屋疏篱。

须公彩毫度曲,锦帐题诗。

多应见我,怪尊前、华发其谁。

烦道与,巡檐共笑,元是旧日相知。

形式: 词牌: 汉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