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赠梁肃补阙

曲木忌日影,谗人畏贤明。

自然照烛间,不受邪佞轻。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金铅正同炉,愿分精与粗。

形式: 古风

翻译

弯曲的木材怕日光照射,因为奸佞之人畏惧贤能者的光明。
正义如同自然之光,不会被邪恶小人轻易忽视或轻视。
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考验,怎能了解黄金的纯度。
就像提炼金铅的熔炉,希望将精华和杂质分开。

注释

曲木:比喻不正直的人。
日影:比喻贤能者的光辉。
谗人:指说坏话、进谗言的人。
贤明:指有德行、智慧的人。
自然照烛:比喻公正无私的评判。
邪佞:指邪恶、不正直的人。
轻:轻视,忽视。
百炼火:比喻严峻的考验或磨砺。
寸金精:比喻极珍贵的东西,这里指黄金的纯度。
金铅:金属元素,这里象征好的品质和杂质。
精与粗:比喻精华和杂质,或者好的品质和不好的品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古意赠梁肃补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品德高尚、光明磊落之人的赞美,以及对于那些心怀叵测、阿谀奉承之人的人生观察。

“曲木忌日影,谗人畏贤明。”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手法,把那些自自然而然的树木形态与人世间的善恶进行对比。曲木不愿受日光照耀,是因为其本性纯净,不愿沾染尘世的污秽;而谗人则畏惧贤者明察之心,恐怕自己的阴私被揭露。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正直之人的敬仰和对奸佞小人的鄙视。

“自然照烛间,不受邪佞轻。”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观点。自然界的光明不仅仅是日月星辰所发出的光,而是在人间也能找到真正的光明,即那些不受世俗纷扰、保持本真的心灵。而“不受邪佞轻”则指出这样的光明不会受到任何庸俗邪恶之人的影响。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这两句诗借用了古代冶炼金属的过程来比喻人性的考验。没有经过千锤百炼,就无法识别出真正的纯金,即如同在人世间,没有经历过风雨磨难,就很难辨认出一个人的真实品质。

“金铅正同炉,愿分精与粗。” 最后两句诗则是作者表达了对于人性的鉴别和选择的态度。就像在冶炼过程中,金铅虽然暂时混合于一炉,但最终还是要将纯净的金子与杂质区分开来一样,作者也希望能够明辨是非,将真诚之心与世间的庸俗分别开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冶炼过程的比喻,强调了对于品德的尊重和鉴别,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妾薄命

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

常恐新声至,坐使故声残。

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

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

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乾。

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叹命

三十年来命,唯藏一卦中。

题诗还问易,问易蒙复蒙。

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

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

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

形式: 古风

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

自念西上身,忽随东归风。

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

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

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

因缄俗外词,仰寄高天鸿。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归信吟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