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大德歌.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形式:

翻译

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人还未归。最近几天已显得疲惫憔悴,心绪不定,好似那虚飘飘的柳絮。整个春天音讯全无,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干得多欢!

注释

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憔悴:疲惫没有精神。
鱼雁:书信的代称。
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斗:竞相,争着。

鉴赏

这首元代关汉卿的《双调·大德歌·春》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以杜鹃鸟(子规)的啼声唤起思归之情。"子规啼,不如归",子规的叫声凄切,似乎在催促人们回家,然而诗人感叹的是春天已逝,而人仍未归,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期盼。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诗人通过描写柳絮随风飘散,暗示时光流逝,自己因思念而日渐消瘦憔悴,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一春鱼雁无消息",鱼雁是古代传书的意象,这里指通信断绝,意味着诗人与远方亲人的联系中断,增添了思念的苦涩。最后一句"则见双燕斗衔泥",以双燕筑巢的热闹景象反衬出自己的孤寂,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变迁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61)

关汉卿(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 号:已斋(一作一斋)
  • 生卒年:约1220年──1300年

相关古诗词

【双调】大德歌.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形式:

【双调】大德歌.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形式:

【双调】沉醉东风

夜月青楼凤箫,春风翠髻金翘。

雨云浓,心肠俏,俊庞儿玉软香娇。

六幅湘裙一搦腰,间别来十分瘦了。

形式:

【双调】沉醉东风

面比花枝解语,眉横柳叶长疏。

想着雨和云,朝还暮,但开口只是长吁。

纸鹞儿休将人厮应付,肯不肯怀儿里便许。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