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注释

淝:淝水,在今安徽省寿县境内。
限:界。
逾:越。
人谋:指大臣的谋略。
索虏:南北朝时,南朝骂北朝人为索虏。
吞噬:吞食。
阿坚:即秦王苻坚。
南牧:侵占南方的土地。
倏忽:极快的意思。
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采取了积极抗敌的战略措施。
颐:面颊。
颐指:形容指挥进退皆如人意。
八千戈甲:指晋军前锋都督谢玄等将领带精兵八千,争渡淝水,击杀秦兵。
蛇豕:大猪和长蛇,比喻贪暴残害者。
弭:弓末梢,用骨头做的,用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
鞭弭:指驾车前进。
周旋:辗转相从,这里是交战的意思。
麾动:这里指战旗招展。
北军:秦兵。
鸣鹤:即风声鹤唳。
王师:东晋的军队。
晋祚:东晋的皇位。
烝民:众多的百姓。
周雅:指周宣王命大臣征西戎、伐猃狁(音险允,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使周室中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场景,长江如同天险,将南北隔绝。雪浪云涛无边际,不仅形容自然风光,也象征着战事的艰难与广阔。此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逾越,以及人的智谋和勇气在面对天险时的重要性。

“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一句,描绘了一位将领带领着庞大的军队突然间展开了攻击,占据了大片土地,显示出战争的迅猛和力量。

接下来的“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表达了对名将谢安(谢公)智勇双全、临危不惧的赞美。他的谋略和指挥如同绘画一般精妙,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英明。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一段,通过对战场的描写表达了战争的激烈与壮观。淝水之上,兵甲如林,阵列宛转,如同蛇豕一般威猛。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则展示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冲突,通过对马鞭、旗帜的描写,传达出战争的激烈与军队的英勇。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一句,透露出夜晚时分,鹤鸣声起,预示着大军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

最后,“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后能继续王朝的福祉、保护百姓,以及赞扬古代周文王之德不仅专属于他本人的深厚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军事的艰难与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胜利和平的向往。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感皇恩.枕上

西阁夜初寒,炉烟轻袅。竹枕绸衾素屏小。

片时清梦,又被木鱼惊觉。半窗残月影,天将晓。

幻境去来,胶胶扰扰。追想平生发孤笑。

壮怀消散,尽付败荷衰草。个中还得趣,从他老。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感皇恩

九日菊花迟,茱萸却早。嫩蕊浓香自妍好。

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细看还遍插,人忘老。

千古此时,清欢多少。铁马台空但荒草。

旅愁如海,须把金尊销了。暮天秋影碧,云如扫。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便民诗上颜正叔宣慰广东

枯苗一著雨,田畴经芊芊。

蛰虫一逢春,窟穴声阗阗。

馀民望小定,甚于饥渴然。

昔何好弄兵,今何知服田。

急流无住鱼,晴空有飞鸢。

干戈未肯息,百里无人烟。

去年科徭重,剜疮在眼前。

父子不相保,悲泣空自悬。

新官榜往催,观者塞市廛。

全活数万众,此恩大如天。

人生能几何,饮啄皆前缘。

聚水盈科进,缺月及时圆。

唯谋官职高,未必子孙贤。

有意行王道,愿言书七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潭然公旧址

昔闻释流号自然,栖遁龙潭山之巅。

为怜旱魃赤兹上,积薪自焚上告天。

感得天公沛霖雨,至仁一念周万宇。

人心如此苟不传,天下谁复为伊吕。

我欲筑室祠其下,以愧知己忘物者。

勒吾之言石之中,欲雨歌此呼卧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