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恋。"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田园,但现实中的物质匮乏使这一愿望无法实现。"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向往和对老师的思念,这里的“东林”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或是他心中理想的归宿之地。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黄金般的桂花已经不再芬芳,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壮志未酬,岁月匆匆,壮年时的热情和抱负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退。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则是诗人在秋天的凉风中听到蝉鸣声,更增添了他的哀愁。蝉鸣往往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流逝,这里的蝉鸣似乎加深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以及面对现实无法实现归隐理想时的心境。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深沉怀念和淡淡哀愁的秋天之作。
不详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
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
今宵有明月,乡思远悽悽。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悽惶子,高歌谁为媒。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