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仲退韵寄芳洲

早年厌俗不免俗,老去求閒未遂閒。

学道已输先得髓,读书空愧仅窥班。

逍遥我欲游尘外,屈曲渠能自世间。

目断汉庐烟树老,悠悠白鸟独飞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年轻时厌恶世俗却难以摆脱,老去后追求闲适却未能如愿。
修行未能早早领悟精髓,读书只感到惭愧,只能略知皮毛。
我渴望在人世之外自由自在,然而现实曲折,只能在世间挣扎。
遥望远方汉庐(隐士居所)的树木苍老,只有孤独的白鸟独自飞翔归来。

注释

厌俗:厌恶世俗。
不免俗:难以摆脱世俗。
老去:年老时。
求閒:追求闲适。
未遂:未能实现。
学道:修行。
先得髓:早早领悟精髓。
读书:阅读。
空愧:感到惭愧。
窥班:略知皮毛。
逍遥:自由自在。
游尘外:在人世之外。
屈曲:曲折的现实。
自世间:在世间。
目断:遥望。
汉庐:隐士居所。
烟树老:树木苍老。
悠悠:孤独地。
白鸟:白鸟。
独飞还:独自飞翔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瑞的作品,他以友人仲退的韵脚创作。诗中表达了诗人早年的矛盾心态,既厌恶世俗却又未能完全摆脱;随着年龄增长,试图寻求闲适,却发现自己并未真正实现。诗人感叹在修道和读书上都未能达到理想境界,只能羡慕那些先于自己领悟大道的人,以及那些能在世间自由穿梭的人。

"早年厌俗不免俗"揭示了诗人年轻时对世俗的反感,但又无法完全脱离;"老去求閒未遂閒"则表达了老年时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却发现这并非易事。"学道已输先得髓,读书空愧仅窥班"两句,诗人自谦在修行和学问上的不足,与古代大师如班固相比,深感惭愧。

"逍遥我欲游尘外,屈曲渠能自世间"表达出诗人渴望超脱尘世,追求逍遥自在,然而现实中的曲折使他明白,人生道路并非总能如愿。最后两句"目断汉庐烟树老,悠悠白鸟独飞还"描绘了一幅寂寥的画面,诗人遥望远方,只见汉庐(可能指隐居之处)在烟树中显得苍老,而白鸟独自飞翔,似乎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归隐之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收录诗词(362)

徐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 字:山玉
  • 号:松巢
  • 籍贯:江西鄱阳
  • 生卒年:1255~1325

相关古诗词

石林董先生年八十七厚斋詹先生年八十四会于文溪月湾赋诗次韵奉寄

石林居士詹山老,鹤骨山清出秀眉。

己卯相逢芹泮日,戊申共釂菊花枝。

年华迅若东流去,道貌岿然太古遗。

不恨文溪不同会,续貂犹得寄篇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仲春留周氏馆中与仲退怡如剧论旬日而后返二君寄诗次韵为谢

番君远韵众辟易,崖仙清致莫谁何。

二士共谈敦古谊,一夫独醉许高歌。

人疑桑下留何久,我喜锋前悟已多。

会见渔樵成保社,典衣先自买青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仲退示芳洲閒居律诗三首并示和章次韵寄芳洲一笑并简仲退(其二)

老子文章兴尚狂,看花可复梦名场。

谁怜用意平生苦,欲俟知音来世长。

郢俗但能听下里,骚人更待赋高唐。

年来颇欲焚吾砚,蓑笠田间百念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仲退示芳洲閒居律诗三首并示和章次韵寄芳洲一笑并简仲退(其三)

翟公莫厌雀罗门,杜老甘居独树村。

谔谔固应贤唯唯,昭昭元不似昏昏。

穷居有分行吾意,君子观人论所存。

未必钟期旷千载,兴来一再抚桐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