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梦觉呼童问几更,未应先作不平鸣。

山深六月有秋意,夜静满城惟雨声。

四海虚名此身愧,百年浮世寸心惊。

谁教檐溜如愁思,欲断还连直到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夜雨》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雨中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梦觉呼童问几更,未应先作不平鸣”以梦境醒来后询问时间的场景开始,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对时间流逝的敏感。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也隐含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情绪,但并未直接表达出来,而是以“未应先作不平鸣”这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这种微妙的情感状态。

颔联“山深六月有秋意,夜静满城惟雨声”则转向自然景象的描写,通过“山深六月有秋意”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以及在炎热夏季中感受到的一丝凉爽与宁静。而“夜静满城惟雨声”则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雨声的主导地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雨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感受到夜晚的清凉与孤独。

颈联“四海虚名此身愧,百年浮世寸心惊”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与社会地位。在这短暂的一生中,面对广阔的世界与众多的名声,诗人感到深深的愧疚与惊惧。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质疑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尾联“谁教檐溜如愁思,欲断还连直到明”以檐下滴落的雨水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思绪的连绵不断。雨水“欲断还连”,既象征着诗人情感的起伏不定,也暗示了时间的无尽流逝。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困惑与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上冢

乡邻见戏说儿童,日日相邀社酒同。

故国无家仍是客,病躯未老错呼翁。

里胥验帖徵游户,县长闻名谒下风。

欲向溪南访乔木,不禁烟雨正空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春日

游丝困无力,欲起重悠飏。

芳草落花满,相思春昼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白乐天琵琶行图

冀马嘶寒风,逐臣念乡国。

江浦闻哀弦,长吟望南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职]韵

村居杂诗四首(其一)

邻翁走相报,隔窗呼我起。

数日不见山,今朝翠如洗。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