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夜雨》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雨中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梦觉呼童问几更,未应先作不平鸣”以梦境醒来后询问时间的场景开始,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对时间流逝的敏感。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也隐含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情绪,但并未直接表达出来,而是以“未应先作不平鸣”这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这种微妙的情感状态。
颔联“山深六月有秋意,夜静满城惟雨声”则转向自然景象的描写,通过“山深六月有秋意”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以及在炎热夏季中感受到的一丝凉爽与宁静。而“夜静满城惟雨声”则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雨声的主导地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雨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感受到夜晚的清凉与孤独。
颈联“四海虚名此身愧,百年浮世寸心惊”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与社会地位。在这短暂的一生中,面对广阔的世界与众多的名声,诗人感到深深的愧疚与惊惧。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质疑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尾联“谁教檐溜如愁思,欲断还连直到明”以檐下滴落的雨水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思绪的连绵不断。雨水“欲断还连”,既象征着诗人情感的起伏不定,也暗示了时间的无尽流逝。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困惑与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