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庙

四海兵戈尚未宁,始于云外学仪形。

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

一带好云侵鬓绿,两层危岫拂眉青。

韦郎年少知何在,端坐思量太白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天下战乱还未平息,从云端之外学习礼仪风范。
九天仙女还没有圣洁,后土女神又怎能显灵。
轻柔的云雾侵染着鬓发的绿色,陡峭的山峰映衬着眉毛的青翠。
韦郎年轻时在哪里呢?我独自坐着思考太白星经的内容。

注释

兵戈:战争。
云外:云端之外,指高远的地方。
仪形:礼仪风范。
九天玄女:古代神话中的仙女,象征智慧和圣洁。
后土夫人:后土,古代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这里泛指女性神灵。
灵:神灵显现或感应。
鬓绿:形容女子秀发如绿云。
危岫:险峻的山峰。
拂眉青:形容山峰仿佛轻轻触碰着眉毛。
韦郎: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虚构人物。
太白经:太白星经,可能指天文、道家或诗人的作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罗隐所作,名为《后土庙》。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四海兵戈尚未宁,始于云外学仪形。"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纷争的忧虑,以及希望通过超脱凡尘来寻求精神寄托之意。"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 玄女通常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女,这里用来象征最高的神明;而后土夫人则是土地神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宇宙至理和人间善恶报应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一带好云侵鬓绿,两层危岫拂眉青。" 描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其中“好云”、“鬓绿”与“危岫”、“眉青”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两句"韦郎年少知何在,端坐思量太白经。" 中的“韦郎”指的是诗中的自我形象,即罗隐自己;“年少”暗示着诗人的青年时期充满好奇与探索;“端坐思量太白经”则表达了诗人沉浸于儒家经典(此处特指《易经》)的深刻思考,寻求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秩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挖掘,展现出罗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凡脱俗的情怀,是一篇集哲理与美学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远山高树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徵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安陆赠徐砺

灵蛇桥下水声声,曾向桥边话别情。

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

尘欺鬓色非前事,火爇蓬根有去程。

还把馀杯重相劝,不堪秋色背郧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岁除夜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早春巴陵道中

远雪亭亭望未销,岳阳春浅似相饶。

短芦冒土初生笋,高柳偷风已弄条。

波汎洞庭猵獭健,谷连荆楚鬼神妖。

中流菱唱泊何处,一只画船兰作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