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

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

泥空终是着,齐物到头争。

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

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已经得到了超脱世俗的快乐,再不受荣辱的困扰。
即使身处污浊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看破万物平等。
忽然间悠闲地拿起笔,时常写下自己的名字。
又有谁能真正苦于本性,情愫之外还能衍生出更多情感。

注释

既得:已经得到。
希夷:超脱世俗,指道家的无为而治、超然物外。
乐:快乐。
宠辱:荣耀和耻辱。
泥空:比喻世俗纷扰或污浊环境。
终是:终究是。
齐物:道家思想,认为万物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
忽忽:忽然,不经意。
闲拈笔:随意拿起笔。
自写名:写下自己的名字。
苦:苦于,困扰。
真性:本性,真实的自我。
情外:情感之外,超出常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放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既得希夷乐",意指诗人已经领悟到了道家所说的"希夷"(即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的境地)带来的快乐,不受外界荣辱所动。"泥空终是着,齐物到头争",诗人认为尘世纷扰,如陷于虚幻,人们往往在无谓的事物上争斗,而他已看破这些,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诗人以轻松的姿态提笔写作,仿佛在记录自己的心境,不为名声所累。最后两句"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揭示了诗人对于保持真性情的坚守,即使身处情感之外,也能自我创造新的情感体验,体现出其超脱世俗的智慧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写作行为,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林下五吟(其二)

老年躯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

万事去心闲偃仰,四支由我任舒伸。

庭花盛处凉铺簟,檐雪飞时软布裀。

谁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林下五吟(其四)

相招相劝饮流霞,鬓乱秋霜发乱华。

所记莫非前甲子,凡经多是老官家。

共誇今日重孙过,更说当时旧事呀。

言语丁宁有情味,后生无笑太周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林下五吟(其五)

生来未始事田畴,无岁无时长有秋。

随分杯盘俱是乐,等闲池馆便成游。

风花雪月千金子,水竹云山万户侯。

欲俟河清人寿几,两眉能著几多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林下五吟(其三)

有物轻醇号太和,半醺中最得春多。

灵丹换骨还如否,白日升天似得么。

尽快意时仍起舞,到忘言处只讴歌。

宾朋莫怪无拘检,真乐攻心不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