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国鲁夫人挽诗二首(其二)

曾是王圭坐上人,孰知孟母德无邻。

长怀就养板舆日,一笑能回花县春。

诗感棘风知痛苦,歌翻薤露亦酸辛。

送车千两瑶塘路,奔走无从愧负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他曾是王座上的贵人,谁能料到孟母美德无人能及。
长久以来,他渴望在轮椅上得到照顾,一个微笑就能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他的诗作如同荆棘中的风,充满痛苦的感受,歌声翻唱《薤露》也满含辛酸。
送别时,车队穿过瑶塘大道,我却无法回报他的深情,心中充满愧疚,如同负薪者般沉重。

注释

曾是:曾经身为。
王圭:古代贵族的代称。
坐上人:尊贵的人。
孰知:谁会想到。
孟母:孟子的母亲,以贤良淑德著称。
德无邻:美德无人能及。
长怀:长久思念。
就养:侍奉、照顾。
板舆:古代一种木制的轻便轮椅。
一笑:一个微笑。
花县春:形容春天般的温暖。
诗感:诗中流露出。
棘风:比喻艰难困苦。
痛苦:内心的苦楚。
歌翻:歌声翻转。
薤露:古代挽歌,表达哀伤。
酸辛:悲痛、辛酸。
送车:送行的车辆。
瑶塘路:美丽的道路。
奔走:忙碌奔波。
愧负:感到愧疚。
薪:柴火,这里比喻微薄的回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元晋为信国鲁夫人的挽诗第二首,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怀念。首句“曾是王圭坐上人”暗示了鲁夫人过去的尊贵身份,可能是指她在家族中的地位崇高。然而,诗人紧接着以“孰知孟母德无邻”来转折,强调鲁夫人如孟母般高尚的品德,她的美德超越了世俗的界限,无人能及。

“长怀就养板舆日”描绘了诗人回忆鲁夫人病中仍关心家庭,即使在行动不便时也尽力照顾家人的场景,感人至深。“一笑能回花县春”则进一步赞美了鲁夫人的乐观与慈爱,即使是微小的笑容也能给周围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诗感棘风知痛苦,歌翻薤露亦酸辛”两句,通过鲁夫人的诗歌和歌声反映出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生苦难的共鸣,她的诗歌如同棘刺中的风,歌声中充满了悲凉的薤露之音。

最后,“送车千两瑶塘路,奔走无从愧负薪”描绘了送葬队伍的盛大场面,以及诗人自己无法亲自尽孝的遗憾,表达了对鲁夫人去世的深深哀痛和对自己未能更好地陪伴的愧疚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鲁夫人的品质赞美和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故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收录诗词(114)

陈元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信国鲁夫人挽诗二首(其一)

讵有陈平解久贫,共看眉案久如宾。

从夫荣荷西清橐,承祖恪共南涧蘋。

玉树庭前双使节,金花天上九恩纶。

绣衣綵服今非昔,忍见堂萱雪后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邓帅参文举得南雄守归

风流耆旧传,悃愊静无华。

来重青油幕,归乘皂盖车。

离筵倾柏叶,客路看梅花。

闻有南来信,门前迓骑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挽饶武博二首(其二)

内集侪甥舅,同登齿弟兄。

忘年情好密,开口肺肝倾。

恍尔同醒醉,伤哉隔死生。

朔风吹老泪,哀些不成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挽饶武博二首(其一)

方客戎幢右,俄旌墓道傍。

堂虚空老桂,星冷落魁芒。

留世程文样,传家奏稿香。

乡评偕李谢,虽死有幽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