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

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

贿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

巨舰作大营,飞橹为前茅。

黄旗亘长江,战鼓出中洲。

举火蒜山旁,鸣角东龙湫。

故侯张子房,手运丈八矛。

登高瞩山陵,赋诗令人愁。

沈吟十年馀,不见旌旆浮。

忽闻王旅来,先声动燕幽。

阖庐用子胥,鄢郢不足收。

况兹蠢逆虞,已是天亡秋。

愿言告同袍,乘时莫淹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金山》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描绘金山的壮丽景象和历史故事,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句“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以自然界的景象起笔,暗喻历史的不可逆转和时间的流逝。接着,“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两句,将金山的动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借塔铃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回响。

“贿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描绘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暗示了历史上的烽火连天。接下来,“巨舰作大营,飞橹为前茅”则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宏大场景,展现了古代军事力量的壮观。

“黄旗亘长江,战鼓出中洲”两句,通过色彩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紧张气氛。而“举火蒜山旁,鸣角东龙湫”则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故侯张子房,手运丈八矛”引用历史人物张良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登高瞩山陵,赋诗令人愁”两句,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山陵,心中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沈吟十年馀,不见旌旆浮”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思考与等待,却未见国家兴盛的景象,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失望。最后,“忽闻王旅来,先声动燕幽”两句,似乎预示着新的希望即将到来,但紧接着“阖庐用子胥,鄢郢不足收”两句,又回到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提醒人们要吸取历史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况兹蠢逆虞,已是天亡秋”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认为敌人已经强大到难以抵挡的地步。“愿言告同袍,乘时莫淹留”则是诗人对同僚的劝告,希望他们抓住时机,不要错过改变国家命运的机会。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精神的佳作。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侨居神烈山下

典得山南半亩居,偶因行药到郊墟。

依稀玉座浮云里,落莫金茎淡日初。

塔葬属支城外土,营屯塞马?中庐。

犹馀伯玉当年事,每过陵宫一下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古隐士(其一)

幼安遭汉季,一身客辽东。

世乱多倾危,筑室深山中。

自非学者流,名字罕得通。

研心易六爻,不用希潜龙。

根矩好清评,行止乃未同。

形式: 古风

古隐士(其二)

尝闻庞德公,自守甘穷饿。

旦率妻子耕,不知州牧过。

关中傕泛攻,河上表吕破。

默默似无闻,但理芸锄课。

独识诸葛君,一言定王佐。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真州

击楫来江外,扬帆上旧京。

鼓声殷地起,猎火照山明。

楚尹频奔命,宛渠尚守城。

真州非赤壁,风便一临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