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海上刻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小小山峰压在大山之上,大山显得无比无力。
他感到羞愧,不愿再见故乡的人,于是决定背井离乡,远赴他国。

注释

小山:形容山体较小。
压:覆盖或挤压。
大山:指体积或地位较大的山。
全无力:完全失去了力量或抵抗。
羞见:感到羞耻而不愿相见。
故乡人:家乡的人。
从此:从这一刻起。
投:离开,投奔。
外国:指非本国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赞华的作品,名为《立木海上刻诗》。通过这四句话,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心境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这里的小山和大山,可以比喻为弱小的力量与强大的权威或现实。在这个意象中,小山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够压制住大山,显示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对抗。而大山尽管庞大,却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无力。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弱小者在某些情形下能挑战强者的现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与正义的深刻体会。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这两句话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在故乡,这里被称作“故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之地。但在这里,诗人却感到羞愧,不愿再面对熟悉的人们。这份羞愧可能源于个人经历、社会评价或是内心的自责。因此,诗人选择了逃离,从此“投外国”,这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选择,更是情感上的放逐和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情绪世界。它既有力与弱、正与邪的对抗,也有个体在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这不仅是一个个人内心世界的写照,更是当时时代背景下人们共鸣的心声。

收录诗词(1)

李赞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般指耶律倍。小字图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926年太祖病逝后,耶律德光继位为帝。天显三年(928年)东丹国南迁,升东平为南京。同时耶律德光对耶律倍施以控制和监视。930年耶律倍弃国投奔后唐。936年后唐发生政变,耶律倍遇害,葬显陵。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长子耶律阮最终夺回了皇位,追谥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 生卒年:899年―936年

相关古诗词

林园秋夜作

林卧避残暑,白云长在天。

赏心既如此,对酒非徒然。

月色遍秋露,竹声兼夜泉。

凉风怀袖里,兹意与谁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读前汉外戚传

人录尚书事,家临御路傍。

凿池通渭水,避暑借明光。

印绶妻封邑,轩车子拜郎。

宠因宫掖里,势极必先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其一)

十八羽林郎,戎衣侍汉王。

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傍。

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其二)

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

朝游茂陵道,夜宿凤凰城。

豪吏多猜忌,无劳问姓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