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惟则的《吴松江观闸》,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吴松江的壮丽景象和闸口的壮观工程。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江水比作箭、战、怒发的海波,形象地展现了江水的急流和汹涌澎湃之势。
首句“吴松江水急如箭”,直接点明了江水的迅疾,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快速流动。接下来,“昔见画图今识面”表达了诗人对江水由远观到亲历的感受变化,从画中的景象转变为眼前的现实,增加了诗歌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百川应命争先趋,东注海门如赴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水汇聚、竞相奔腾的场景,仿佛百川响应天命,争先恐后地向东流入大海,如同奔赴战场的勇士,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海波怒发驱潮头,战退吴松水倒流”则展示了江水与大海的激烈对抗,海浪怒发,推动着潮头,仿佛在与吴松江的水流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使得水流方向发生逆转,展现出自然界的壮阔与力量。
“江潮一日两相斗,万古不决犹寇雠”两句,通过对比江潮的频繁冲突,暗示了自然界中力量的永恒斗争,这种斗争虽然没有明确的胜负,却持续了万古之久,犹如仇敌般永不停歇。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开始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江水清兮潮水浊,江水不似潮水恶”等描述,强调了江水与潮水的不同特质,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治理与利用。
“恶潮推出海中洲,堆积江面成山丘”描绘了潮水的破坏力,它能够形成岛屿,甚至堆砌出山丘,显示出自然力量的惊人之处。
“官忧水害难疏凿,横江四闸同时作”揭示了人类为了控制江水灾害,修建了闸口,通过闸门的开关来调节水流,体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对抗与和谐共存。
最后,“潮波怒息捲底去,闸门又见江波怒”、“闸上盘涡万阵分,闸下狂澜万骑奔”等句子,再次强调了江水与闸口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人类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力量,也蕴含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以及对自然现象深刻思考的哲学意味。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惟则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哲理思考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