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江观闸

吴松江水急如箭,昔见画图今识面。

百川应命争先趋,东注海门如赴战。

海波怒发驱潮头,战退吴松水倒流。

江潮一日两相斗,万古不决犹寇雠。

江水清兮潮水浊,江水不似潮水恶。

恶潮推出海中洲,堆积江面成山丘。

官忧水害难疏凿,横江四闸同时作。

潮来下闸潮平开,闸内不通潮往回。

潮波怒息捲底去,闸门又见江波怒。

闸上盘涡万阵分,闸下狂澜万骑奔。

万雷吼兮万鼓发,石走沙飞乱戈甲。

黄河冲破华山根,健瀑擘开青玉峡。

人言水性险且凶,不知水与人情同。

情涛识浪怒且愤,不在江潮在方寸。

水险尚可避,人险终难知。

人争额额罔昼夜,水争尚有潮平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惟则的《吴松江观闸》,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吴松江的壮丽景象和闸口的壮观工程。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江水比作箭、战、怒发的海波,形象地展现了江水的急流和汹涌澎湃之势。

首句“吴松江水急如箭”,直接点明了江水的迅疾,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快速流动。接下来,“昔见画图今识面”表达了诗人对江水由远观到亲历的感受变化,从画中的景象转变为眼前的现实,增加了诗歌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百川应命争先趋,东注海门如赴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水汇聚、竞相奔腾的场景,仿佛百川响应天命,争先恐后地向东流入大海,如同奔赴战场的勇士,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海波怒发驱潮头,战退吴松水倒流”则展示了江水与大海的激烈对抗,海浪怒发,推动着潮头,仿佛在与吴松江的水流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使得水流方向发生逆转,展现出自然界的壮阔与力量。

“江潮一日两相斗,万古不决犹寇雠”两句,通过对比江潮的频繁冲突,暗示了自然界中力量的永恒斗争,这种斗争虽然没有明确的胜负,却持续了万古之久,犹如仇敌般永不停歇。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开始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江水清兮潮水浊,江水不似潮水恶”等描述,强调了江水与潮水的不同特质,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治理与利用。

“恶潮推出海中洲,堆积江面成山丘”描绘了潮水的破坏力,它能够形成岛屿,甚至堆砌出山丘,显示出自然力量的惊人之处。

“官忧水害难疏凿,横江四闸同时作”揭示了人类为了控制江水灾害,修建了闸口,通过闸门的开关来调节水流,体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对抗与和谐共存。

最后,“潮波怒息捲底去,闸门又见江波怒”、“闸上盘涡万阵分,闸下狂澜万骑奔”等句子,再次强调了江水与闸口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人类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力量,也蕴含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以及对自然现象深刻思考的哲学意味。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惟则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哲理思考的诗歌世界。

收录诗词(54)

惟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僧。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 字:天如
  • 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
  • 籍贯:吉安永新

相关古诗词

城南楼

城南树尾花风晴,城南树下渔舟行。

隔溪竹屋数家酒,矮篱路转人纵横。

仙山石洞在眼底,塔竿倒影沧波明。

相期待渡日已晚,坐看平野青烟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游三相台示甘杨诸友台乃姚崇牛僧孺刘沆读书处也

我登三相台,南望双巽峰,俯视下界如凌空。

开元老树可百丈,断崖尽日呼颠风。

甘郎攀果学猿挂,杨子枕石飞泉中。

垂藤离地坐我稳,袒跣长啸如乘龙。

呜呼昔人不再得,台上土花几秋色。

前身不与后身期,白云岂识萝衣客。

安得近代颜辉来,画我石上惊风雷。

形式: 古风

真州送别悦希云

欲别不别重相携,别思已逐寒云飞。

飞云一去不可得,千村万落明斜晖。

回头望吴山,满目青依依。

亦如送我望我去,立尽风烟未忍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其一)

暮云飞上钱王台,乱峰蘸碧湖光开。

六桥春色看正好,之子不肯重徘徊。

百年万事烟雨过,乡井一念终难灰。

浩歌归去送归去,梦断楚水何时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