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

欲向幽偏适,还从绝地移。

秦官鼎食贵,尧世土阶卑。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

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

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

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我向往那幽静偏远之地,决定从荒僻之地迁移而来。
秦朝官员地位显赫,享受着丰盛的饮食,而在尧的时代,人们的地位则相对低下。
府门前的戟户下槐树浓荫密布,书房窗户边竹叶低垂。
夜晚仅能听到更漏声,仿佛与那遥远的过去相隔万里。
虽然身在北宫深处,但朝廷的恩典犹在,东林的梦境也清晰可见。
夕阳西下,门扉半掩,山色渐远,树木错落有致。
我们一起探讨大道,如同鸳鸯比翼齐飞,提起笔来,忆起凤池的时光。
能跟随您,实属幸运,每日都能听到佩环的声响陪伴左右。

注释

幽偏:幽静偏远。
绝地:荒僻之地。
鼎食:贵族的丰盛饮食。
土阶:社会地位较低。
戟户:官府门前的兵器门。
书窗:书房窗户。
午夜漏:深夜的更漏声。
万年枝:遥远的过去。
北阙:皇宫北面,代指朝廷。
东林:可能指隐居之处或友人所在之地。
鸳翼:比喻志同道合的人。
凤池:古代皇宫中的池塘,借指朝廷。
佩声:佩戴的玉佩或铃铛发出的声音,象征身份或陪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曾所作,名为《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偏僻的住宅环境,并通过对比古今、官职地位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杜相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欲向幽偏适,还从绝地移。”开篇即描绘出一处隐秘而偏远的地方,是诗人想要前往或已经迁移到的住宅地点。"秦官鼎食贵,尧世土阶卑"则是通过古今对比,突显杜相的地位虽不如古时权贵,却也自有其尊贵之处。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住宅的自然环境,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表达了诗人与杜相虽隔世而思念不减。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这里的“北阙”和“东林”可能指的是具体的地理位置,也或许是象征性的表述,表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则继续描绘住宅之美与环境之幽静。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这两句通过对古人齐人、鸳人的提及,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杜相的敬仰以及对知识交流和文学创作的向往。"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则是诗人对能够结识并伴随杜相而感到幸运。

整首诗通过对住宅环境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知识交流的渴望。

收录诗词(44)

皇甫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 籍贯:润州丹阳
  • 生卒年:785

相关古诗词

送王相公赴幽州

台衮兼戎律,勤忧秉化元。

凤池东掖宠,龙节北方尊。

长路山河转,前驱鼓角喧。

人安布时令,地远荅君恩。

暮日平沙迥,秋风大旆翻。

渔阳在天末,恋别信陵门。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送汤中丞和蕃

继好中司出,天心外国知。

已传尧雨露,更说汉威仪。

陇上应回首,河源复载驰。

孤峰问徒御,空碛见旌麾。

春草乡愁起,边城旅梦移。

莫嗟行远地,此去荅恩私。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和西蕃使

白简初分命,黄金已在腰。

恩华通外国,徒御发中朝。

雨雪从边起,旌旗上陇遥。

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

寒路随河水,关城见柳条。

和戎先罢战,知胜霍嫖姚。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送徐大夫赴南海

旧国当分阃,天涯荅圣私。

大军传羽檄,老将拜旌旗。

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何年谏猎赋,今日饮泉诗。

海内求民瘼,城隅见岛夷。

由来黄霸去,自有上台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